本篇文章2369字,读完约6分钟

记者李泽民从北京出发

被比喻为巨大抽屉的松潘-甘孜地块,再次被吸引。

地质专家表示,这样的牵引至少始于5年前——汶川地震使“抽屉”的前端向东位移,分离了两侧的滑动断层。

展开四川地质构造图,可以看到仿佛“抽屉”一样的松潘-甘孜地块。 其两侧由鲜水河断裂和昆山断裂所“辅助”,背后是西藏高原。

因此,在各种强烈的压迫和倾斜的冲击下,位于“抽屉”前端的龙门山断裂带的西南部,终于在4月20日早上8点02分发生了7级地震,震源为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崅少丞很久以前就利用这个“抽屉”的印象宣布,龙门山南端有地震空的白带,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地震。 他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他指出,和许多地震专家的意见一样,芦山地震是独立的地震,有自己的余震系列。 但是,《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观察到,不少观点与此对立,认为芦山地震是汶川地震的强烈余震。

“芦山地震成因考:为何又是龙门山脉?”

争论是否有余震[/s2/]

围绕此次芦山地震发生后,是否是5年前汶川地震的余震的争论,地震专家发表了各种意见,越来越多的意见倾向于不是“余震”。

四川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李前银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此次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而是两者位于同一龙门山地震带,但此次地震有独立的山前主边界断裂分支带。

这样的说法与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院长周荣军的说法基本一致,后者称此次地震的震源在汶川地震余震区之外,而且距离位置也很远。

周荣军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而此次芦山地震发生在西南段,距两次地震震源87公里。 因为我们认为这不是余震。

他进一步指出,此次芦山县地震是主震-余震型地震,大地震后多次发生余震是正常现象,但余震的发生持续时间和震级大小尚无法评估。

但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表示,芦山地震是汶川地震后迄今为止的“最大余震”,他于5年前提出西南将发生7级左右的地震。

他向记者分析说,从震源位置、震源机制和震级大小看,芦山地震是汶川地震强烈余震,是汶川大地震破裂向西南方向迅速发展的结果。

与陈运泰观点相似的是远离美国的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学家洁西卡特纳,他告诉本报记者,从目前的评估来看,此次地震是汶川地震的余震。

实际上,长达500公里以上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不是独立固化的地体,而是有不同的断层,断层间的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同。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介绍,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内有三个主干断层,分别为西边的龙门山里山断裂,沿汶川-茂县一线。 中间是龙门山主中央断裂,沿着映秀-北川一线。

位于东边的龙门山前主边界断裂,沿安县-都江堰-天全线。 据已知消息,此次芦山地震发生在该地质断层。

因此,专家指出芦山地震不是汶川地震发生的地震和破裂扩散的同一地区。 后者的同震破裂从映秀地下的震源向东北方向扩展,这次的震源向西南方向传播。

另外,嵇少丞介绍说,主震一两年后,地震频率通常非常少,芦山地震有自己的余震系列。

此次芦山7级地震震源深度达到13公里。 崅少丞从地质的角度来说,哪个震源深度十几公里的地震不是几十年前或几百年前的地震的余震,而是断裂重新活动的。

龙门山脉频震

独立地质学家、中国横断山研究会会长杨勇说:“龙门山地震断裂带西南部尚未完全在汶川地震中解放,雅安芦山以南处于临震危险。”

多年前的担忧成为现实,从东北到西南斜插在四川盆地以西的地震断裂带,经过300多年的沉寂,从汶川地震时开始“复活”。

公开资料显示,过去的龙门山地震有一段不安的时期。 17世纪前,该地区记录的最大震级为6.2级,此后100多年间没有发生过这么高的地震。

一位地震专家表示,过去数百年,龙门山地震断裂带附近多次发生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但龙门山主体在上次汶川地震发生之前没有强烈活动。

这次芦山地震,专门称为逆冲型地震,与龙门山断裂带运动性质一致,是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向东南移动,被四川盆地阻挡,应力积累释放的结果。

抽屉的后端持续受到压力,前端被四川盆地阻挡,两侧的鲜水河断裂和昆仑山断裂就像前后端的力强行撕裂一样。

这条“要命”的断裂带宽达70公里以上,从东北到西南绵延500公里以上。 东部100公里左右有人口密集的成都平原。

海浪近5000米的龙门山,阻碍了迅速向东输送的暖湿气流,给整个四川盆地带来了充沛的雨水。 但是,其内应力的作用也让这里隐藏了“危机”。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青藏高原研究专家王二七日前表示,该区域在压力积累过程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地壳将破裂,发生地震。

崅少丞认为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的3条断层在垂直断面上呈瓦状向四川盆地内推回。 换言之,各逆冲断裂呈犁形,向西北的倾斜角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然后到地下20公里以上的深度,这三条断裂收敛合并成一条剪切带。 就其活动开始时间而言,里山断裂最久,前主边界断裂最新,主中央断裂界介于两者之间。

此次芦山地震位于前主边界断裂之上。 记者称,在地质学上,这种年轻到可以将断层逆推至山前的造山模型称为前展式或背荷式逆推。

数百万年来,随着青藏高原强烈的东移,一系列新的逆冲推复断层已经在山前的四川盆地地壳内逐渐形成,突出的是雅安-大邑-彭县-剑阁断裂。

而且,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板块正在缓慢向北移动,现在每年移动约5厘米。 但是,中国所在的亚欧板块,堵住了印度板块北进的道路。

这是因为在不同板块的推动下,青藏高原不断上升。 随后,受重力影响,开始向海拔相对较低的东部地区滑坡,与包括四川盆地在内的扬子地台形成了新的挤压。

崅少丞形象地解释说,就像三根绳子一样,突然一根断了,必须拉着和原来一样大小的力。 未断的两根承受着附加的负荷。

换言之,本来达到地震(岩石脆性破裂或摩擦折断)的临界剪应力需要几年,但由于汶川大地震和随后的多场余震增加了附加力,因此提前达到了。

标题:“芦山地震成因考:为何又是龙门山脉?”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1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