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59字,读完约5分钟

目标能否按期实现

专家:需要持续大的投资

4月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通知,抓紧做好城市排水防潮设施建设工作,目标是5年完成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10年左右完成较为完整的城市排水防潮工程体系。

通知中首次确定了城市排水防潮设施的建设日程。

汛期前,各地区要仔细调查危险点,采取临时应急措施,比较有效地处理目前影响较大的严重积水内涝问题,避免因暴雨内涝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要在年底前,掌握现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潮设施建设规划,5年完成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10年左右完成较为完整的城市排水防潮工程体系。

“五年内完成整个城市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很难。 因为内里的工程量太大了。 ”中国水科学院减灾处向立云副所长表示,针对目标,目前国内的这项工作还不充分,在中小城市和许多大城市,雨污混流,完全分开的城市不多。

如果只是完成核心区重要管道的雨污分流,五年是可能的。 他认为要全面分离,可能性很低。 各地财力状况不同,有实力的地方可能会做,但财政困难的地方难度大。

通知指出,为完成《调度》,各地应尽快全面调查当地地表径流、排水设施、受水体等情况,建立管网等排水设施地理新闻系统。 结合气象、水文资料,评价和修订现行暴雨强度公式,全面判断城市排水的防潮能力和风险。

“前期计划非常重要,至少需要两三年。 》立云认为,较为完整的城市排水防潮工程体系,很可能在10年内完成。 但是,要做好前期研究论证和规划工作,接下来要花七八年进行具体的工程建设,这一工作也需要政府持续保证较大的投资。

市内洪水如何根治

专家:排水和蓄水都需要

通知了处理大城市洪水问题,在人口密集、易发生灾害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使用国家标准上限。

单纯的排水很难比较有效地管理城市内的浸水。 据立云称,即使是北京排水能力最高的天安门广场,最高也只能应对10年一次的暴雨,住建部提出的上限认为也不过是3、5年一次的降雨。

另外,城市排水受到排水河道径流能力的制约,因此不能无限提高城市排水能力。

他认为,合理提高城市洪水排放能力,并完全利用渗透蓄积措施,就地消化降雨,是治理城市内洪水的最有效途径。 就地消化降雨的好处,第一是可以缓解内涝问题,第二是可以减少排涝系统的建设工程量和河道的排水压力,第三是可以补充地下水,这一点对北方缺水地区尤为重要。

通知指出,各地区应尽快建立暴雨内涝监测预警体系。 住房部门要会同气象、水利、交通、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互联互通的新闻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 汛期前要制定完善城市排水和暴雨内防洪应急预案,确定预警水平、内涵及相应措施和处置步骤,健全应急处置技术防范、物防、人防措施。

通知中指出,要对城市交通干线道路、低洼地带、危险老房子、建筑工地等要地进行对比,切实加强防范,设置必要的警告标志。 要加强应急能力教育和早期预警新闻的普及,经常开展应急演习。

排水今后将纳入政府业绩评价体系。 为了落实地方责任,通知要求,必须加强排水防潮工作的行政责任制,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确定城市排水、交通、气象、消防、园林绿化、城市外观、卫生卫生、防洪等有关部门的职责,形成事业力量。

将排水防潮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为政策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立云表示,《通知》有政策、理念、措施,责任也已确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城市内的洪水问题将明显好转。

城市建设如何防洪

专家:提高城市的透水性能

通知指出,在设施建设中,积极推进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 各地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必须根据最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理念,控制开发强度,合理布局,比较有效地控制地表径流,尽量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这样的措施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国内也有一些城市做出了同样的规定。 ”立云表示,生态环境保护与内涝治理并重的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是科学快速发展的理念,也是建设美丽舒适城市的具体体现。 这种模式特别适合新开发地区。 对内涝治理而言,新区开发建设前后同等降雨不增加径流量,即不能减少该区蓄水功能,是对开发建设影响较小的方法。

“城市防涝首次给出时间表”

通知指出,在建设过程中,应与城市开发、道路建设、园林绿化统一协调,适当建设雨水淤积、收集利用等高峰期蓄蓄设施,增加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路面、砂砾地面和自然地面、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 新城市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的比例不应低于40%; 有条件的地区对现有硬化路面进行透水性改造,提高雨水的吸收能力和滞留能力。

“城市防涝首次给出时间表”

“提高城市透水性能是缓解城市内涝的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对已经建成的城市有很大帮助。 》据立云介绍,可以改造绿地、道路、公共休闲场所、运动场所、停车场,使之成为提高暂时蓄水、渗透能力的好地方。 一方面对其中一点地方的硬化地面进行透水性改造,另一方面适当降低这些地方的地面,蓄水同时施工。

“如果各地能够按照要求,科学规划,切实推进,城市将更加适宜居住和健康。 ’对着立云说。

标题:“城市防涝首次给出时间表”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1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