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305字,读完约13分钟

“构建灵活、吸收风险、可以分散的现代金融系统变得很重要”。 11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财经年会:预测与战术》中这样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

吴晓求说,总书记在第十九次报告中提到:“必须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保护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发生的一线。” “保护”是什么意思? 他认为,目前金融体系中已经出现的风险,并未说是防范。 所谓保护,就是说在一些行业为了防止这些风险系统化,产生了一些风险。 这些风险不能互相感染。 会产生系统性的风险。 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实质上是金融危机。

“吴晓求:中国金融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被要求的是保护系统风险不发生,并不是说也必须保护局部风险。 从地方来看,当然必须遵守。 最重要的是,还是不相互感染,发展成全面的金融风险,乃至危机。 这实际上体现了我们为了切断这些既定的风险而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吴晓求认为中国金融有三个基本方向或基本特征:

第一,中国金融结构在历史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谁也主导不了。 中国金融的结构主要是指中国金融的资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中国的金融科技化趋势非常明显。 科学技术力量对中国金融卓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第三,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金融未来五年或更长,是中国金融开放的时代,要点在于国际化。

吴晓求表示,金融风险由四种风险单独或交织形成,金融风险有四种形式。

一个是货币危机。 本国货币在开放的条件下,出现了严重的贬值。 这种贬值是崩溃的方式,被称为货币危机。

二是不履行债务的危机,它严重影响了这个国家的信用,它会产生连锁反应。 美国次贷危机中暗含着这样的因素,到期也不能兑换。 不管是初期债务还是衍生品债券。

三是银行流动性危机。 受周期性影响,由于过度扩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银行流动性支付危机,老百姓可能无法取钱。 曾出现在金融危机的南欧。

四是市场危机、股市危机。 股市出现了大幅波动。 这个波动有标志,例如7个交易日指数下跌超过20%。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是这四个结合体的出现,四个危机交织在一起,或者是一两个危机的组合,也有单一的危机。 举例来说,小国一般会发生综合性的金融危机。 也就是说,它们相互缠绕,相互感染。

以下是吴晓求发言的实录:

下面请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老师告诉我们,中国金融如何保护系统性风险不发生的底线。 实际上,就是如何防范中国未来的金融风险。 请吴校长。

吴晓求:前两位,一位是银监会前高级官员(副主席蔡鄂生),一位是中国最大理财企业董事长赖小民,来自实体部门,他原在监管部门工作很久。 我来自学校,也是理论界。 赖董事长有义务推进他的华融理财企业,当然做得很好。 蔡先生从监管部门谈到了不良资产的处置等问题。 我对这些具体情况不像他们那样了解。 我们要避开很久,让他们谈论地上的事件,让我谈论理论,远远呼应,变得更立体。

“吴晓求:中国金融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有关于金融的论述,最后有两句话。 “必须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保护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发生的一线。 ’从理论界来看,我们必须考虑健全的监管体系。 在第十九届党代会之前,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健全了监管体系的核心。 目的还是要遵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低线。 “保护”是什么意思? 我的理解是,现在金融系统已经出现了某种风险,没有说可以防止。 所谓保护,就是说在一些行业为了防止这些风险系统化,产生了一些风险。 这些风险不能互相感染。 会产生系统性的风险。 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实质上是金融危机。 保护系统不发生风险。 并不是说也必须遵守局部风险。 从地方来看,当然必须遵守。 最重要的是,不相互感染,发展成全面的金融风险,乃至危机。 这实际上体现了我们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革,切断这些既定风险的传播途径。 而且,必须考虑到现在在那些方面有风险,将来在那些方面风险可能会变大。

“吴晓求:中国金融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当然,出于我们的愿望,作为金融的理论研究者,我们希望建立一个能够比较有效地吸收风险、比较有效地分散金融风险的体系,使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财富得到比较有效的增值和价值。 社会财富的增加,或者说价值的保留,都是通过适当的金融体系来实现的。 如果没有一致的金融体系,那就不能保证。 因为现在的资产、财富被证券化、金融化了。 对于构建灵活、吸收风险、分散风险的现代系统来说,变得非常重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推进中国金融的改革和开放。 虽说发生了某种风险,但要回到以前流传下来的金融时代,这一定是不正确的想法。 中国的金融有三个基本方向或基本特征,我们必须深入了解。 第一,中国金融结构在历史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谁也主导不了。 中国金融结构主要是指中国金融的资产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金融结构的分类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分类是资产结构。 在资产结构中,证券化金融资产与非证券化金融资产之比的分类非常重要。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中,证券化的金融资产比重逐渐提高。 从最狭义的口径来看,从居民部门持有的资产角度来看,证券化金融资产所占比例达到50%。 债券与股票市值加在一起,约为120万亿美元左右,其中股票60万亿美元,债券60万亿美元。 狭义的金融资产约为240兆,最大口径为360兆,中间还有一个中口径为270兆。 这个比重将来会进一步提高吧。

“吴晓求:中国金融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这个变化含蓄着两件事。 一是中国金融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从以融资为中心逐渐开始转向融资和财富管理并重。 证券化的金融资产主要用于财富管理,其理财特点非常鲜明。 二是这种金融资产结构的一些变化意味着我国的金融风险体系也将发生变化,这对于理解保护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发生的底线至关重要。 我们以前曾要求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监管要点最优先于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让所有金融机构都达到相应的资本充足率,通过相对充足的资本对冲风险外溢。 这个观点显然是正确的。 由于过去最注重机构风险,商业银行有其他指标、准备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其目标是缩小风险。 但是,现在我们的金融资产整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基础发生了变化,风险不仅表现为金融机构的风险,还表现为市场风险、证券化金融资产的透明度风险。 也就是说,由于这些资产的占有率越来越大,而且这些资产大多会成为机构,因此透明度的风险越来越大。 透明度的风险表现为市场风险,我认为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加剧。

“吴晓求:中国金融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我认真学习了一行三会公布的大资管条例。 该条例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但总体方向是正确的。 那是因为必须加强对这类产品透明度的监管。 虽然大资本管理的产品还没有涵盖所有的金融资产,但它毕竟占有相对重要的位置。 我想说的是,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监管部门也已经意识到了。

第二,中国的金融科技化趋势非常明显。 科学技术力量对中国金融卓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以前有消息称,金融中嵌入了新的科技芯片,但给金融业态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变异了金融风险。 其中,互联网金融是典型的方法。 科技金融渗透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方向。 也就是说,新的金融业态占有率越来越大,不能因为新的金融业态出现、新的风险属性出现,就否定新的风险作用。 因为它已经嫁接了巨大的核心科技力量,金融效率提高,金融服务面扩大,金融服务价格下降,时间和速度加快。 而且,它起到了支持普惠金融实现的作用。 也就是说,新的金融业态是进步的力量,不能停留在工业时代的金融思维上。 相当多的金融思维是工业化时代的东西,它受物理的影响非常大,受时空的限制,今天的金融已经开始非物化,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大家知道的是第三方支付。 这是以前流传下来的对支付的革命。 这场革命将极大地推动中国金融的进步,推动中国支出模式的变革,支出模式的变革将诱惑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吴晓求:中国金融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第三,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金融未来五年或更长,是中国金融开放的时代,要点在于国际化。 前几天,从相关信息来看,我国金融体系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除商业银行外,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已达到51%或51%,这与以往限制49%有本质区别。 据报道,3年后,除商业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不对外资进行股票限制。 我想这是新号码。 中国金融体系对外开放的步伐将加快。 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似乎始于机构,不始于市场,也不始于人民币国际化。 但是,机构逐渐开放后,另两种开放必须推进。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可自由交易的改革),这一改革对中国金融体系具有战术意义。 从世界快速发展来看,一个大国的形成和崛起有许多标志,其中最突出的标志之一是,这个大国的货币国际化,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全可以自由交易的货币。 在不长的时间内,我们将稳步实现人民币可自由交易的改革。 而且,自由交易改革是我们的中间目标,将来人民币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重要的储备货币。 imf给了我们10.9%的sdr份额,但将来会超过这个比例。

“吴晓求:中国金融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二是中国金融体系对外开放,特别是金融市场开放。 到时候,我们就什么也做不了了。 深港通和上海港通都将消失,全面开放。 在遵守中国法律的前提下,外国可以投资中国市场。 随着这个战术目标的实现,中国的金融市场将逐渐接近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

在这三个趋势下,我们必须考虑未来中国金融的风险。 如果关门就是另一种想法了。 关门是不可能的,所以推进改革开放仍然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前提条件是以我说的三个基本趋势为前提,研究未来中国金融风险。 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我们怎么守住底线? 金融风险由四种风险单独构成或交织在一起构成。 金融风险的四种形式一是货币危机。 本国货币在开放的条件下,出现了严重的贬值。 这种贬值是崩溃的方式,被称为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后多次发生。 典型的是在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四小龙”的货币大幅贬值。 其贬值称为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进一步衍生,很大概率会成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吴晓求:中国金融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二是不履行债务的危机,它严重影响了这个国家的信用,它会产生连锁反应。 美国次贷危机中暗含着这样的因素,到期也不能兑换。 不管是初期债务还是衍生品债券。

三是银行流动性危机。 受周期性影响,由于过度扩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银行流动性支付危机,老百姓可能无法取钱。 曾出现在金融危机的南欧。

四是市场危机、股市危机。 股市出现了大幅波动。 这个波动有标志,例如7个交易日指数下跌超过20%。

一个国家是这四个危机结合体的出现,四个危机交织或一两个危机的组合。 例如,日本的泡沫时代是两个危机的组合。 也有单一的危机。 举例来说,小国一般会发生综合性的金融危机。 也就是说,它们相互缠绕,相互感染。 东南亚国家四大危机交织。 出现这次危机的国家有其特点。 通常从货币危机开始。 该国的增长模式非常外向,对外资的依赖度非常高,外国资本大规模进入,促进了该国短期金融的繁荣。 就像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一样,特别是巴西发生了同样的情况。 虽然像美国一样是金融危机最频繁的过程,但很难发生全面的金融危机,都是一两个结合体。 例如,在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市场岌岌可危,但美元并未岌岌可危。 即使在1990年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日元也没有陷入危机,但是银行的不良率大幅上升,股市陷入危机。

“吴晓求:中国金融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中国很明显也是大国,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现在来看不太依赖外资,不会变成东南亚各国那样的状况。 外资大量进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概率非常低。 当然,我们必须考虑的是内生变量。 例如,很多人赚了钱,通过兑换汇款。 当然,这个前提也不太存在。 因为中国正在走向法治,法治中国是未来相当重要的任务,人民财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且,经济增长模式的变革改变着我们的生态环境。 这是非常重要的评价。 关于不履行债务,部分发生不履行债务是完全可能的,也必须允许其存在。 在中国的债务市场,特别是债市,违约会局部发生,但不会全面发生。 理由是中国政府的国债很可靠。 我认为银行流动性危机、支付危机在10年内不存在是因为商业银行的各种指标非常好。 除了一些小银行之外,无论是做资本充足率还是准备覆盖面,都不会成为流动性的风险,这是非常好的。 股市波动,年出现股市大幅下跌,将来会不会出现? 概率在下降。 我们的监管点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明白监管者的责任是什么。 年股市发生大幅下跌有很多原因。 其中两个非常重要。 我们顺周期地应用了金融杠杆。 这是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根源,忘记了金融监管的责任。 这两个正在反省。 我们正在调整杠杆的采用大致情况。 杠杆正在向相反周期的方向转型。 我们发现监管者首要的不是促进市场价值的增长和指数增长,而是保证市场的透明度。 当然,说没有未来也不容易。

“吴晓求:中国金融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因此,从开放的角度来看,必须掌握一些,建立逆周期的理论框架。 无论是监管还是市场运用,逆周期都是核心概念,有时可以理解,但不容易。 理论很明白,实际上也有做不到的时候。 必须加强监督管理。 我个人认为,在充分认识中国金融的未来,有清晰的逻辑后,有信心推进改革开放,并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资料来源:财经媒体

标题:“吴晓求:中国金融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