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7字,读完约3分钟

经过记者张雯从北京出发

“最后一公里”曾经是北京天津河北省农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中的短梗,今年有望在三个地区特点互补合作中开通。

最近,在北京举行的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快速发展座谈会上,三地共同签署了《现代农业协同快速发展推进框架协议》。 北京、天津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支持在河北建立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北京天津两地区支持河北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在当地建立分销销售渠道。

根据框架协议,三地共享各方面的比较特点,积极构建合作平台,引导农业公司“走出去”,重点是在节水型农业、循环型农业、低碳农业快速发展等方面开展科研合作。

/ S2/]推进农超对接

北京人最喜欢的白菜,现在从产地到餐桌都经历了3-5次的中间旋转。

河北省一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在没有形成完整的流通互联网之前,蔬菜‘商人’充当地头挑选蔬菜,用大车拉到新发地等蔬菜批发市场,二、三级批发商拉到各农贸市场。 整个流通过程连续四五次倒卖,不仅蔬菜损失大,顾客负担也大。”

在日益临近的京津冀三地交流中,建立更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让生产者也能共享大市场蛋糕成为施政的重点。

根据框架协议,三地以特大型城市为中心,依托市场优势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合作,适应三省市“菜篮”、“米袋”、“果盘”诉求,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市场流通体系,建立农产品对接、农超对接、农社

上述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农超对接将河北农民农田地头蔬菜直达北京大型超市,只需中途周转,将售价从源头上降低,使生产者通过组织化、规模化生产获得稳定的销售合同和更高的利润。

三地各有特征的互补短板[/s2/]

数据显示,河北是农业大省,约有1亿亩耕地,1亿亩山区可开发,农产品多样化。 虽然北京、天津对农产品的诉求不断提高,但在城市内快速发展农业空之间非常有限,因此三地农业合作必须打出“共享”牌。

北京两地拥有大城市的市场容量和稳定的产品诉求,而河北作为生产者凝聚地,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在北京此前连续几年的外部网点建设政策带动下,第一农业集团等北京农业公司已将部分业务转移至河北,截至目前,北京和天津两地区已在河北建立了47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河北农产品的北京市场份额从以前的45%到55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向媒体表示,下一步将在京津冀协同快速发展的总体框架下,在河北省环首都14个县市共建高水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支持北京农业龙头公司和工商公司,将现有农业公司转移到河北, 明确了在河北共同建设高端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物流基地,共同构建满足都市民个性化诉求的高质量安全农产品服务互联网。 例如电商服务

“疏通农业“最后一公里”梗阻 京津冀打分享牌”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在北京市农委获悉,今年,京津冀三地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合作,除培育城市休闲农业、建设特色奢侈品村镇外,还挖掘了特色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面向北京居民的农村养老、休闲、旅游等服务业的农业产业潜力。

标题:“疏通农业“最后一公里”梗阻 京津冀打分享牌”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