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2字,读完约5分钟

经过记者张雯从北京出发

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超负荷利用,中国耕地退化面积超过了四成。

农业部首次发布的《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指出,东北的黑暗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作层变浅。 严峻的耕地质量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是美国农业部,目前种植业方面有一些《农业法》、《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修改完善另一部法律法规,同时加快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以适应依法治国的新要求 其次,农业部种植业部门力求将《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和《肥料管理条例》纳入立法计划。

在确定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的基础上,农业部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高行动”,通过土壤改良、地力培养、养分平衡和质量修复等措施,着力提高耕地质量。

耕地退化了四成

东北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作层变浅,耕地“伤”在全国各地区蔓延。

数据表明,由于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在此困境下,耕地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再加上耕地质量等级低、耕地污染、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等问题的补充,也使得耕地质量得到了提高 另外,根据环境保护部的调查,目前被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固体废弃物堆积面积和破坏农田200万亩。 耕地污染不仅会加剧土壤理化性状,影响作物生长,降低耕地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还会在土壤中蓄积,残留在作物中,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部称四成耕地退化 全国耕地质量划为十等”

一位地方耕地质量保护站工作人员在《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中表示:“为了追求高产,生产者经常长时间过量施用化肥,不给土地‘休息’的时间。” “部分地区采取了宽种薄收的掠夺性经营方法,多年没有轮换休整过土地,但长时间高负荷利用和化肥、农药的累积残留,不仅使高产农田逐渐退化为中低产农田。”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此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中,“三大”和“三低”现象即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面积大有机质含量低、耕地补充等级低、基础地力低。

据调查,在中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 粗放式耕作方法,特别是化肥过量施用会导致耕地质量劣化; 全国耕地土壤点污染超标率达到19.4%,南方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北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西北等农业膜残留较多。 另外,耕地与被耕地的地力互补也有2~3个等级的差异,其中1个等级相当于亩产100公斤。

调查数据表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开垦率和土壤利用强度增加、保护措施滞后,东北黑土区土壤退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耕层有机质含量以平均年0.08%的速度下降,开垦前的3%~6% (高

另一方面,由于水土流失,华北平原耕作层厚度仅为15厘米~19厘米,比适宜的22厘米浅3厘米~7厘米; 化肥的持续投入突出了南方土壤酸化、西北盐渍化的问题。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耕地质量建设现场会议上,农业部提出明年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为首要文案,大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和提高。

耕地质量分为十等

此次发布的《公报》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次土壤调查后,目前耕地质量建设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据悉,为查明土壤家底,农业部于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工作。 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年~年组织专家从耕地布局条件、耕地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土壤剖面性状等多方面进行了解体,划分了1~10个等级耕地的数量和分布。

公报称,被评为1-3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 四至六等耕地面积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 5.10等耕地面积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 《公报》根据中国综合农业区的规划图进行了细分。 将中国耕地分为东北、内蒙古、长城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等9个区,阐述了各地区耕地质量等级情况。

“农业部称四成耕地退化 全国耕地质量划为十等”

《公报》的分解表明,这些数据为今后粮食增产的要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确定了科学方向。 其中,最好的耕地占1/4多,基础力量高,要以养结合。 最差的耕地也占1/4多,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善,而占中间全国耕地总面积44.8%的四六等耕地,正是未来的“潜力股”。 这部分耕地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障碍因素不明显。 据测算,到2007年,耕地基础地力将平均上升一个等级,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0亿斤以上。 拆开一看,这一部分被认为是真正实现“将粮食藏在地上”的大头。

标题:“农业部称四成耕地退化 全国耕地质量划为十等”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