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0字,读完约4分钟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实务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表明,明年要抓紧完成加强国家战术科技实力、增强产业链自主控制能力、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等8项重要任务。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观察到,“妥善处理种子和耕地问题”是会议明确的第五要点任务,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抓好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等具体要求。

会议还强调,为加强种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要冲破资源“掐头换面”的技术难关,以推翻种子业为目标。

图片来源:本公司

中央经济实务会议提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把储备粮落实到地面上,把储备粮落实到技战术上。 要抓好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食化”,规范耕地实现平衡。

中国社科院农村快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目前,绿化、旅游地、湿地使用耕地、弥补平衡不规范、优质耕地以劣质耕地弥补,从而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等不利因素较少。

就在一个月前,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食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确定要坚决防止耕地“非粮食化”的趋势,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会议还提出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业副业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

李国祥表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一种新方法,此前粮食核心区、粮食特征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等概念都讲过,但这些还是区域上的概念。 “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一个更宏观的概念,以过去的粮食核心区、主产区、核心区的功能区为基础,比较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产业带,范围更广,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

李国祥说,所有粮食主产区、核心区都要建成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是重点抓好耕地地力、提高灌溉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配套建设,更有利于粮食产量的保障。

据记者观察,12月16日,农业农村宣布,今年1~10月,全国共建设高标准农田约7107万亩,完成高效节水灌溉约1928万亩。 预计年底前能如期完成8000万亩的建设任务。

12月17日,农业农村部《2021年农田建设任务通知》提出,为适应国家经济民生保障要求,以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为最低线,2021年,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1亿亩,加快农田基础设施短板补充,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会议提出,必须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强种质银行的建设。 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突破种源“绞杀”技术的难关,立志于推翻种业。

李国祥对记者说,优良的种子在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种源决定了我们的育种水平,决定了能否培育出高产、耐倒伏、耐虫害等高性状的种子,但高质量的种子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

李国祥进一步表示,目前种子应用最广泛的是杂交种子,杂交种子杂交一定要有来源。 “从整个种子链来看,作为后阶段杂交的一环,中国目前95%以上都是自己生产的,但杂交的种源,如生猪、牛羊等畜牧业行业,以及蔬菜水果行业的许多种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

李国祥还说,除了一点品种的种源对国外依赖度很高外,我国种源非常多,但由于过去不重视种源保护,一点品种的基因会不纯,杂交时会出现一点问题。 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品系,这种多种来源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

据记者观察,今年4月,农业农村印发《全年推进现代种业快速发展的事业重点》,确定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夯实种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其中包括加快人口普查收集,持续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行动,健全保护体系,有组织地开展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园) )的配置、挂牌考核等。

12月17日,农业农村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种业创新事业推进会,研究了“十四五”和2021年种业事业的推进。 会议指出,在“十四五”时期,将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当前和长期、快速发展与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具有较强的特点,弥补短板,加强种业资源保护利用,加强种业科学

封面照片来源:本公司

标题:“中央经济从业会议: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