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9字,读完约5分钟

经过记者冯彪

机器人产业得到很多政策的支持,公司也表现出了“干劲十足”。 以前,有业内人士表示,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四五家新的机器人企业,有些县也在搞机器人产业园。 据初步统计,我国与机器人生产相关的公司超过800家。

但是,国内机器人公司数量众多,但也存在规模小、分散的问题,成为制约公司克服核心技术、开发高端产品的一大障碍。

据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沈阳新松机器人财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也只有16.85亿元。 这个数字与国际知名公司相差甚远,甚至不及他们的年销售收入的零头。

沈阳新松机器人企业研究院院长徐方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拥有海外核心技术的公司无一例外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也要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 这需要支撑公司的规模。 ”

值得注意的是,6月16日,新松、Eston、哈尔滨博实等10家公司组成了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谋求“抱团”强化创新的快速发展。 另外,新松、Eston等上市机器人公司的财务报告中也明确了领域整合的计划。

国内公司的规模小

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公司一般规模较小。 中国电子报产业快速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白皮书(版)》显示,中国九成公司的年产值不超过1亿元。 即使是新松、埃尔斯顿这样有名的公司,与安川、发那科、库卡等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外资企业相比,也还很小。

记者了解到,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沈阳新松机器人财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也只有16.85亿元。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企业盈利7.1亿。 另一个行业知名的南京爱斯顿自动化企业年营业收入也只有4.8亿,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5.6%。

与国际机器人巨头相比,我国机器人规模小更为突出。 今年2月26日,abb集团高级副总裁蒋海波表示,仅去年abb在中国销售的收入就超过了330亿元。

另一方面,占据全球机器人减速机垄断地位的日本纳博特斯企业,在全球拥有42家子公司,早在一年就达到了140亿元人民币。

这样,位于国内收益前列的新松机器人去年的营业收入约为日本纳布特斯的九分之一,与abb相比差距较大。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在访问机器人公司时发现,公司规模普遍偏小,许多公司没有自己的实验室、研发中心、研发团队,也没有标准的生产现场。

许多拥有国外先进核心技术的机器人公司支撑着巨大的公司规模。 徐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日本纳博斯克企业占全球减速机市场70%的份额,但纳博斯克减速机业务只占企业整体业务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

“国内的机器人公司规模太小,但是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是风险很高的项目,研究开发可能还没有成果。 公司自己先“饿”死了,小公司没有研究开发的能力和动力。 ”徐方说。

区域已开始整合

其实,日本的大型机器人也不是独自取得规模效应,而是领域整合的结果。 2003年9月,日本帝人制机股份有限公司和纳博克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全球跨国公司强强联合组建了纳博托斯克企业,目的是利用两大企业特点带来的技术协同作用,提高其在现有业务行业的地位。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告别“小而零散”的领域结构,也需要公司整合。 “经过今后两年的激烈竞争,我预计国内至少有一半的机器人公司可能会被淘汰。 ”罗军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今年,领域整合才刚刚开始。 新松机器人年财务报告显示,年新松企业基于长期快速发展战术,成立了新松智能驱动股份有限公司,目的是加快零部件资源整合、产业整合的步伐。

南京艾斯顿企业也在财务报告中表示,将积极寻求年内对企业核心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以业绩为支撑的优秀企业的并购合并。 这家企业的王杰高社长对《每日经济信息》的记者说:“现在我们正在制定一个收购合并的计划。”

今年6月16日,新松、Eston、纳恩博、广州数控等10家公司组成机器人top10峰会,目的是加强领域自律,倡导公平竞争,加强产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培育产业链。 此外,该组织还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top10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截至200年,六轴以上自主企业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将超过200亿元,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顶级公司。

“中国机器人公司存“低散小”隐忧 领域龙头将加强并购整合”

在最近举行的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防止机器人产业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我国机器人公司不仅要靠自己,还要走在一起,更加重视公司之间的合作,实现特色互补,合作共赢。 ”。

标题:“中国机器人公司存“低散小”隐忧 领域龙头将加强并购整合”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