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9字,读完约4分钟

实习记者吴林静出生于成都

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实务报告中表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大。 今年1月,我国cpi下跌至1%以下,ppi目前连续3年负增长,中国缩小了吗?

在3月27日的“四川天府新区创新创业快速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给出了拆解当前经济形势的答案。 “中国的宏观经济正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 ”但他指出,“形势虽然严峻,但仍然可控”,以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辅,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首要手段。

总诉求力度大大不足

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4%,在世界主要经济区块中实际居首位。 这样似乎不符合经济学上对“通货紧缩”的定义。 对此,蔡洪滨表示,不仅要看经济增长的绝对值,也要看增长率,“过去4年的gdp增长率不断放缓”。

数据显示,居民费用指数( cpi )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2007年开始cpi连续33个月低于2.5%。 作为市场更重要的“风向标”,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 )连续36个月为负值,今年前两个月,ppi比去年同期增长-4.3%和-4.8%。 蔡洪滨说:“这种反应导致工业诉求严重低迷,这也是这几年制造业难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不仅是费用,投资和出口这两辆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的态势。

具体来说,投资增长率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未实现计划的17%。 今年前两个月,全社会投资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率为14.7%,民间投资增长率为13.9%,全国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率为负。 “这是我国投资诉求不振的表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倒退”。

关于进出口增长率,也同样有所下降。 特别是进口增长率,今年头两个月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 蔡洪滨先生解释说“进口的无力感反应了国内控诉的低迷。”

控制不能代替改革

从今年头两个月的数据来看,“经济下行有恶化的趋势,已经到了通货紧缩的边缘”,蔡洪滨说:“形势虽然严峻,但依然可以控制。” 在他看来,这一期间的经济低迷与宏观政策的延迟反应、力度弱有关。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总理新闻发布会”上说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政府的“工具”还很多。 蔡洪滨表示,中国与美国不同,微观经济十分牢固,劳动力市场灵活,资本市场高效,创新创业氛围好,高等教育独具特色。 相比之下,中国的宏观调控手段更加丰富。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蔡洪滨还不“积极”,部分经济政策尚未充分落实。 今年前两个月的财政数据显示,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2%,增长率创23年最低水平,但仍在增长,但财政支出未完成任务,仅增长8%。

蔡洪滨表示,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辅,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首要手段。 此外,还有中国政府对银行的调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垂直指导等,蔡洪滨表达了对政府宏观调控的信心。 “我国的宏观调控足够强,可以使经济在一定时期内恢复平衡。 ”

但是,总结陷入经济危机的美国经验,蔡洪滨也表示,虽然美国宏观调控薄弱,但微观市场条件非常好,是最先走出经济危机的国家,最为稳健。

虽然转型期的管制手段很多,但蔡洪滨警告说,有必要注意不要使用产业政策,特别是房地产产业政策等不科学的管制手段。 “房地产市场地域性很强,但如果一刀切,会对市场机制造成严重破坏。 ”蔡洪滨表示,如果将强硬的产业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将影响微观经济的改造,长期伤害非常大。 另外,不使用管制代替改革,在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设计适合为未来营造宏观环境的政策。

标题:“北大光华院长蔡洪滨:中国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 但仍然可控”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