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5字,读完约4分钟

东海渔区是中国渔业资源最丰富、产量最高的渔区。 但是,由于多年来高强度渔业和陆源污染等因素,以前传说的春季鱼类没有涨水现象,鱼类营养水平的下降很明显。

这几个月,浙江台州渔民徐再国把渔船靠在码头上,向渔民放长假。 3月的出海捕鱼,他对现在的渔业资源感到失望。 徐再国不满地说:“在海里捕鱼就像‘找针’。” “最惨的时候,出海6个小时,捕到的鱼价值不过一千元,而柴油的价格却是6000元。 ”

最近,在东海渔业的重点地区,为了不出现赤字,很多渔船选择了驻扎在码头,不想出海作业。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春天是东海捕鱼的黄金季节。 “撒几次网,鱼和虾就会装满仓库”。 台州江海义海洋渔业企业书记周财国曾说过,例如,当时的渔区有句谚语“欠债如牛毛,只消海一夜潮”,表达了当时渔业资源的繁盛。

怀念周财国的那个时代,果然还是从中国传来的“生计渔业”,只要有两三个人能出海作业,用挣来的钱生活,就满足了。 即使在十几年前,春天的东海,大小黄鱼、鲱鱼、鲫鱼等鱼种数量也很多。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月光下安静的“渔光曲”被轰鸣的大型船舶取代,商业渔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数万艘渔船如蓖多次梳子东海。 在高强度的捕捞中,许多幼鱼没有生长的机会。

渔民一方面抱怨价格高、收益少、产值可怜,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参加这次掠夺式渔业。 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仅浙江省籍贯渔船的马力数就增加了4倍以上,这意味着捕鱼量翻了一番。 另外,捕捞技术进一步进步,原来渔民要用海水观测鱼群,用指南针识别方向,起锚必须用手工操作,但现在已经被先进的机器和机器所取代。

“高强度捕捞致中国最大渔区资源衰减”

这样的现状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警惕。 浙江省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林东勇说,说“东海没有鱼”有点言过其实。 但是,东海渔业资源正在衰减,这是不争的事实。 浙江省海洋研究所十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渔业资源状况总体呈减少趋势。 但是,鱼的种类不同,表现也不同,一部分鱼锐减,一部分鱼增加。

据介绍,近十年来,东海渔业资源整体质量下降,鱼类营养水平从3.8下降到3.5。 就具体鱼类而言,带鱼、比目鱼、鲫鱼、鲟鱼、大黄鱼等逐渐衰退,但营养水平较低的鱼类虾类、蟹类、乌贼类等大幅增加。

与渔民“不养鱼”的表现相比,林东勇认为,从近20年来看,东海渔业未到春季汛期,“春季汛期均为“春荒”,三四五六几个月捕捞情况不理想,除虾蟹外,基本都有捕捞。 目前,东海的第一个捕捞季节是冬季涨水。

从渔业部门的分析来看,东海渔业资源衰减的原因很多,除了陆源污水、各种船的排放外,无节制的高强度渔业是这个问题的首要原因。 许多渔船采取电脉冲捕鱼、轻型围网、帆张网等极端手段捕鱼,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目前,东海渔业最大的矛盾是日益强大的渔业能力和日益衰减的渔业资源之间的矛盾,所有政策的制定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林东勇想。

幸运的是,政府和民间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着手系统性的修复。 为了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浙江每年投入3000万元补充幼鱼,缓解了一些鱼种的短缺。

浙江省福建省和福建省近100名船夫也主动提出联名倡议,延长赖特包围网的禁渔期。 这被各界视为着眼长远好处,自觉保护渔业生态的行为。

除此之外,东海一些省份的渔业主管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对策,探索渔业配额制度,积极吸引渔民转产转业。 并加强部门间合作,完善体制机制,改善执法环境,加强对陆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

原文链接:日本新闻/财富//- 05/25/c _ 115905251

标题:“高强度捕捞致中国最大渔区资源衰减”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13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