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2字,读完约2分钟

经过记者王雅洁从北京出发

社会在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近年来频繁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怎样才能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特别采访了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

董金狮认为,首要问题是监管手段没能跟上造假水平的提高。 董金狮直言:“现在的情况是魔涨了好几丈,道路不通,我们自己的执法和检查手段跟不上。”

例如,近年来毛细血管注射法兴起,一些商家将注水用的粘合剂等注入牛的毛细血管,等待其慢慢渗透扩散,解决方案就不容易检测出来。

确实,个别公司的虚假行为引发了全领域的信任危机。 “内地奶粉有99%符合标准,但剩下的1%? ’董金狮以舆论关注的奶粉质量为例,坦率地说公众关心的是1%而不是99%。

“两会”期间,《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从年到年,质检总局共监测国产乳制品样品128240个,发现问题样品330个,问题检出率为0.26%。 其中婴幼儿奶粉样本12082个,发现问题的93个,问题检出率为0.77%。 年,我国各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共检出318批566吨不合格进口乳制品,问题检出率为0.76%。 其中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43批为80.95吨,问题检出率为1.13%。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让造假者失去经济基础”

违法者会陷入危险,原因是违法价格低,受到惩罚后可以立即恢复生产。 董金狮表示,由于缺乏客观中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执法人员自身的行为处于监管真空地带,这在某种意义上加剧了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

董狮子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还是希望造假者失去经济基础,没有能力再造假。 一句话,就是让造假者付出足够的代价,改变目前违法价格低的现状。

利心理、监管不健全、双重因素共同作用,食品安全隐患难以消除。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心?

董金狮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为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必须建立无危险的生产链。 “不合格的产品都是生产的,只有牢牢抓住源头,才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因素,这是重要因素。” 从执法角度来说,不仅建议尽快设立第三方监督机构,有关部门还应通过执法形式、妙招进行调整。

标题:“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让造假者失去经济基础”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1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