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2字,读完约3分钟

何志成(独立经济学家)

长期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最重要的是扩大外需和基本建设投资,所谓的内需拉动,虽然增长速度不慢,但似乎依然是被动的,只是“补充”。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谈论改变经济快速发展方式,什么是产业转型? 许多人认为产业转型就是减少出口,增加费用,以内需高的增长拉动经济。 其实产业转型是指逐渐提高劳动力的附加值。 高附加值的劳动,也就是先进的劳动生产力,只有创新的劳动和有组织的“创新的劳动”。

笔者最近在调查页岩气革命的过程中,对这一点有了深刻的了解。 举个例子,中国很多地区现在都发现了页岩气,但需要进口重要设备“压裂车”。 对于中国的大量进口订单,美国没有机会扩大对中国的出口。

美国人说,如果只是出口压裂车,那就是低附加值劳动。 美国希望向中国大量出口高附加值的页岩气劳务,如压裂技术服务。 他们将把十几辆压裂车组建设成施工队,包括一百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打包后出口到中国。 这样的出口,同样是十几台饼干,但一年的收入相当于这些饼干的出口收款,这些饼干的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还属于美国。 关键技术仍在美国人手里。 这就是美国人教会我的产业变革。

“何志成:少出口、多花费不是产业转型”

产业转型并不是不出口或减少出口,而是以出口大量低附加值简单的制造业产品为主,以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出口为主,在国际市场劳动力价值比较中永远占有优势。 很明显,这样的出口才是我们需要的产业变革。

为什么我们多年来没能进行这样的变革? 提高劳动力价值不是一天的功劳,改变经济快速发展的方式不是“喊”就来的,而是需要一点一点努力,一点进步,小胜利大获全胜。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为什么难以走出出口竞争这条老路,至今仍要依靠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完成原始积累?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劳动力价值被发达国家大大低估了。

为什么美国人不愿意出口压裂车? 因为出口一多,将来的出口就没有了,现在的高附加值可能很快就会低附加值。 反过来说,中国如果能制造优质的压裂车,如果能降低价格,就可以减少进口,或者出口。 这就是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提升,是产业转型。

过去30多年,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提升。 这样的变革,还没有形成全面的突破,还没有出现中国人完全领导的某个行业的技术革命潮流。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变革正在接近我们。

产业转型既要打持久战,也要打攻防战,量的长期积累已经孕育了爆发点。 对于赶超30多年的中国来说,告别劳动力价值被大幅低估的时代已迫在眉睫。 再前进一步,将从低端制造业走向高端制造业,从单纯依赖制造业出口到综合服务组合的制造业加服务业。 例如,出国进行大项目带动制造业、服务业出口,实现以高附加值劳动综合出口为主体的产业转型。

“何志成:少出口、多花费不是产业转型”

产业转型不是“呐喊”来的,而是内外环境需要浸水,有时不得不穷追猛打,但当前的国内外环境迫使中国更快实现产业转型。 近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发生债务危机,经济增长率明显放缓,表面上看似西方国家购买力下降,但实际上他们的劳动力价值被高估了。 他们的劳动力不容易再高价出售,所以我们正好悄悄补充。

中国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认识自身特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实现历史性突破。

标题:“何志成:少出口、多花费不是产业转型”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13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