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7字,读完约4分钟

图像源:照片网

19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发布的年度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随着经济增长率和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新旧动能转换中财政收支缺口增大,部分地方财政矛盾十分尖锐,部分地方财政

据悉,这是财科院连续第三年就地方财政经济运行提出报告。 年10月,财科院3个研究小组赴黑龙江、吉林、江苏、天津、贵州、陕西6个省区进行调查,共调查城市13、区县15个。 另外,开展了在线问卷调查,共有17个省、145个城市、662个区县参与了调查。 期间为年至年。

报告提示了当前地方财政经济运行中的一点风险。 财政科学院长刘尚希指出,地方财政经济运行出现了新的特点,风险也在迅速变形。 具体来说,经济保持着中高速增长,但地区新旧动能转换不同; 实体经济收益水平有所改善,但亏损面扩大、亏损公司数量也有所增加的地方财政自给率均呈下降趋势,从部分地区实际脱离快速发展、民生的财政收入增长看,财政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长、税收收入下降。

“地方财政自给率下降 兜底压力加大”

其中,调查报告突出表明,地方政府财政低于利率(通常是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之比)。 样本省表示,年至年前3季度财政自给率平均在50%以上,但呈减少趋势,从年的54.1%降至年前3季度的50.8%。 地方间财政自给率差异较大,东部地区3年平均为74.3%,而西部地区为30.4%,两者相差2.4倍。

另外,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的“煤炭财政”、“油财政”等很难继续下去。 以贵州为例,另一方面,贵州传统支柱税源增速下降明显,占全省税收62.2%的煤、电、烟、酒等资源税收增速从“十二五”期初的26%降至5%。 另一方面,新兴税源的贡献有限,金融、医药、电子新闻等行业税收增长较快,但仅占总税收的10.2%。

“地方财政自给率下降 兜底压力加大”

调查显示,地方财政兜底压力正在加大。 据介绍,在自身财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一些省份正在摆脱快速发展实际上是民生。 例如西部某省提出“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80%以上,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但地级市逐步新增代码,将这一指标提高到85%以上。

报告指出,目前,随着经济增长率和财政收入增长率放缓,财政收支缺口增大。 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稳步增长,再加上环境修复措施、老龄化、城市化、“弥补措施”等需要增加财政支出,地方收支矛盾已经非常尖锐,特别是县级财政压力更大,财政运营风险上升。 例如,调查显示,吉林年各县市的“三保”支出(工资保证、驾驶保证、民生保证)占县)市全部财力的比例为43.9%,占可用财力的比例达到63.5%。

“地方财政自给率下降 兜底压力加大”

受动能转型期经济增长放缓、失业人口增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长减速的影响,工资担保、驾驶担保、民生担保等刚性支出比重明显上升。 另外,随着收支缺口的扩大,政府债务的规模增加,偿还刚性支出的负担加大。 的刚性给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容易引起涉及经济和社会全方位的系统性风险。

刘尚希指出,这种情况和问题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各种现实因素的集中体现。 因为从深刻的理由来看,体制变迁中有两个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虽然改革在进行,但“风险大的锅饭”没有变化,“小马拉大车”没有变化。 因此,改革的进展和现有风险的多元性、复杂性和隐蔽性出现了难以适应的情况。 换言之,这是改革滞后于快速发展造成的。

“地方财政自给率下降 兜底压力加大”

怎么防范风险? 刘尚希表示,财政天生具有综合性,不能只关注收支、赤字、债务,要从综合出发,全面系统地研究整个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种风险。

报告还建议正确把握财政、金融、经济风险三者关系,提高化解风险的综合能力,从改革和政策入手,突破各种风险管理之间的壁垒和壁垒。 特别是,报告提出要优化宏观政策目标,做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升级版”,把宏观调控提升到宏观管理,把防范重大风险放在首位。 发挥财政在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财政、金融、经济风险的统一管理。

“地方财政自给率下降 兜底压力加大”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陈昌盛指出,目前中央地方关系的掣肘已经很明显,要加快改革,必须尽快解决问题。 还必须关注地方隐性债务扩大的风险。

标题:“地方财政自给率下降 兜底压力加大”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