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6字,读完约3分钟

经过记者周程,姚祥云

3月18日至20日,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快速发展高级别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发力供给侧结构改革”分科会上表示,了解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把握当代中国改革快速发展中的两大逻辑。

杨伟民说,第一个逻辑是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短期问题,深刻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第二个逻辑是这些重大结构性失衡,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的障碍,市场没有发挥出配置资源的决策作用,而是一个个地

关于第一个逻辑,杨伟民指出,实体经济的结构供求平衡是我们当前重大的结构矛盾,一方面是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是供给不足。

杨伟民分析认为,本来中国的诉求结构以面向低端的费用为主,但现在中国的诉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支出来看,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中高档支出诉求迅速扩大,原本任何低端产品的低质量支出品生产能力都成为过剩的生产能力。

从人口结构的一些变化来看,杨伟民说,年以来,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迅速减少,5年来累计减少了近1800万人。 据此,面向这些人口的住宅、汽车、家电、食品等的支出也减少了,反映在总量上,支出的增加没有原来那么快。  

“如果将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支出减少错误地视为周期性诉求不足,刺激总诉求,不仅无法应对结构性问题,还会加剧生产能力过剩。 从出口诉求和投资诉求来看,也有这些新的变化。 ”杨伟民说。  

关于第二个逻辑,杨伟民指出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根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还没有起到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由于对政府资源配置的影响太大,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要通过体制改革来应对这种严重的结构性失衡。

在杨伟民看来,供给侧结构改革最重要的手段是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在这方面要大幅减少政府的资源直接配置需要进一步加大力量,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量。 ”杨伟民说。

杨伟民指出,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的一年,深化有两层含义。 一是范围和任务的扩大,从去年的三次改为今年的三次,扩大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快速发展、消除其生产能力的领域。

另一方面,杨伟民指出,深化的含义是深化手段,运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改革的方法。 “例如就脱生产能力而言,不仅要关注脱生产能力进行目标管理,还必须研究采取什么样的市场化手段来实现。 只记住目标,不能忘记改革”他说。

标题:“杨伟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6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