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3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实习记者冯彪

被老所养,病所治,事关民生大计。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种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94110个,每千人养老床位27.2张,比上年增长11.5%。

对老年人来说,光靠养老机构是不够的。 老年人生病的概率很高,需要经常就诊诊断。 但是,我国的养老机构和医院分离,仅靠“养”对“医”来说一直存在着困难的局面。 11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这个问题开出了“药方”。

会议明确了促进医养融合对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加强投融资、用地等支持。

专家认为,快速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加快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化培训,将对“银发浪潮”引发的社会问题产生新解。

许多医疗结合模式的探索已经开始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压力越来越突出。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养老机构迅速增加,人均养老床位达到27.2张,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50-70张床位差距较大。

而且,老年人特殊的身体状况决定了养老不仅需要舒适的生活环境,还需要专业的医疗照顾。 我国养老机构不养老、医疗机构治病不养老、相互割裂的现象相当严重。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走访了某县的民办养老院,几乎没有医疗设施,也没有与此对接的专业医疗人员。

比较这些情况,在业内人士看来,为养老机构配备专业养老护理人员,探索医院与养老机构的结合已迫在眉睫。 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结合,是深化医疗改革、应对老龄化、增进亿万家庭福利的惠民措施,也可以带动大量就业。

据记者观察,近年来,北京、武汉、沈阳、合肥、青岛等城市已经开始探索医学与医疗的结合。 例如,11月7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福利中心开业。 该中心投资了3.7亿元、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床位1000张的养老院。 最重要的是,该中心不仅具备护士站,还通过建立智能远程会议平台,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大国际医院等全国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开展远程会议。

“国务院为医养融合“开处方”: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沈阳通过医养结合探索了四种模式。 一个是上传养老院到医院,医生在养老院看老人。 二是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开通绿色通道,医生到养老院看病;三是利用社区医院,白天为普通居民看病,晚上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住宿;四是医院提供养老病床和养生住宿。

扩大政府基本健康养老服务的购买

但是,这种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显然会直接增加养老机构的价格投入。 武汉市一家医养结合养老院表示,仅常规护理每月就有1500-3000元左右的消费,只有少数在床上完全瘫痪的失能老人将达到4000-5000元。 需要增加多名医生、护士及其相应的诊疗和急救设备,由于对医务人员有一定要求,投入比普通养老院高很多,大多处于前期投入的赤字状态。

“国务院为医养融合“开处方”: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另外,《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整理,养老院收入包括老年人的住院费和政策性补贴,由于我国养老金增长比较缓慢,90%左右的老人依赖养老金养老。 因此,“富之前老”的国情使得养老院也面临着利润低、赤字高的困境。 重新配置医疗设施和专业人员,养老院的价格也会上涨。

这次常务会议建议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与医疗结合机构,支持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将公立医院转变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

记者利用医院的辐射养老,观察到国外也有探索。 例如,在德国,临时城市可以将医院设立在养老中心附近,享受优惠政策。 专家建议,以医院为中心建设养老机构,双方各自承担健康医疗、养老护理任务,实现协同快速发展。

另外,还提出要加强投融资、用地等支持,扩大政府基本健康养老服务的购买,创新长时间护理保险等产品。

 

标题:“国务院为医养融合“开处方”: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7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