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5字,读完约4分钟

资本向农村地区支付地租使土地流转的逻辑终点是日趋严重的非粮食化经营。

7月14日,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公布调查结果。 陕西省土地流转“非粮食化”现象严重,仅有16.7%的土地流入家庭种植粮食,且多为低价转入土地。 在重庆,2年间有855家民营公司进入“农村”,投资总额超过900亿元,其中7成资本投向现代农业、旅游等行业。

农业部经营司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比上年末增长18.3%,用于粮食作物种植的比例接近6成。

流转地的“非粮食化”严重

虽然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以地租为代价不断转移土地,但与“天然”土地所有农户相比,其高涨的农业生产价格,不得不转移到经济效益更高的“非粮食化”物种养殖。

截至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已达到4.03亿亩,比上年末增长18.3%,其中约10%迁入公司,流转耕地用于粮食作物种植的面积为2.29亿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6.8%。

事实上,这三年来,流入公司的承包地面积年均超过20%,大规模资本“下乡”,利弊昭然若揭。

据《光明日报》5月报道,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指出,从实际运行看,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有利有弊。 另一方面,工商资本可以加速以前流传下来的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 另一方面,由于工商资本长期广泛租用农田,耕地“非粮食化”“非农化”的趋势容易增强,危险性较大。

陕西省调查总队的调查报告显示,土地流转确实促进了农民收入多样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对周边农业起到了辐射和带动作用,但日益严重的“非粮食化”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陕西省调查总队在调查报告中说:“现在很多人认为,只要有钱就不怕买不到粮食,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提高收入而流入的家庭中只有16.7%种植粮食,而且流转的土地基本上是农户间的代耕、外出务工农民的转包、来自偏远地区的低价转入的土地。”

重庆市工商联近日发布数据指出,全年有855家民营公司在“下乡”,投资总额超过900亿元,其中7成资本投向现代农业、旅游等行业。 据《重庆商报》7月15日报道,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彭光远表示,城市资本投资农村的重点是农村种植业、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改造、乡村旅游等,其中约70%以上的城市资本农村地区最集中于现代农业和旅游业。

“流转土地“非粮化”现象严重 陕西仅16.7%流入户种植粮食”

必须防止资本进入乡村,排挤小农户

自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提出到农村快速发展适合公司化经营的种养业以来,近两年来资本进入农村的速度急剧加快。

“实际上,最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沿袭招商引资的工业运营思路,给予大量优惠政策,甚至强制农民迁移土地,以追求所谓“全村迁移”的业绩。”农业部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 “这带来了工商资本和行政力量的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下,几乎必然会滑向‘非粮食化’,不仅会压迫小农户的生存。

“流转土地“非粮化”现象严重 陕西仅16.7%流入户种植粮食”

如何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下,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据今年5月《光明日报》报道,“为了防止农村大资本排挤小农户、土地大规模兼并、大批农户失去经营主体地位,必须对工商公司长期、大面积租赁农户的承包方采取慎重态度。”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认为,有必要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公司租赁农户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

根据今年4月农业部等4个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意见》,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可以通过利益挂钩、优先吸纳当地农民就业等多种方式让农民共同致富,不排斥农民,代替农民经营养家、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 要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让农民共享越来越多的产业附加值收益。

据5月《光明日报》报道,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指出,为防范工商资本农地租赁带来的风险,其租赁农地应通过公开市场规范进行,严禁工商资本通过政府和基层组织下达下指标、任务决定等方法强制农户转移农地,各地

 

标题:“流转土地“非粮化”现象严重 陕西仅16.7%流入户种植粮食”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7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