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85字,读完约6分钟

经记者王辛夷出生于北京

靴子终于落地了。

年2月,京津冀合作快速发展作为国家战术被提出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关于顶级设计的各种信息层出不穷,但总是听到那个声音。

总公司于4月30日宣布,在当天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快速发展规划纲要》。 至此,中国地区迅速发展描绘了第一善区未来的蓝图。

《纲要》除确定区域整体定位和三省市定位外,还明确北京、天津、河北省合作快速发展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纲要》包括总纲、实施细则和具体清单。 既有顶级设计纲要,也有实施方案细则和路线图。 细则包括交通一体化细则、环境保护一体化细则和产业一体化细则。

会议强调,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要行业率先突破。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两个重要语句特别需要观察的控制增量、疏解库存、缓解拥堵相结合,来控制北京市的人口规模。

五一前几天,京津冀概念股已经多次上涨。 4月30日,京津冀概念在早盘高开后,一度跳水变绿,触盘底反弹; 下午持续上涨,板块上涨0.6%。

三地产业的差异化定位

以来,京津冀许多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特别是工业和制造业公司广泛分布在京郊、天津和河北,缺乏比较有效的协调。 而且,京津冀产业体系互不相关,各自独立,产业一体化程度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祝尔娟表示,相关模式计算表明,京津和京津冀产业结构相似度远低于津冀,目前京津和津冀之间的特色产业匹配度较高,存在严重的产业趋同竞争趋势。

北京之间相似系数低,产业差异明显,合作趋势强。 “目前,转移产业以以前传下来的制造业为主,转移公司多为资源消耗型,集中在城乡边缘,进入以梯队转移为主,产业创新、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并行的新阶段。 ”她说。

望智库表示,京津冀三地报告的“北京四中心、天津四中心、河北五中心”定位将有较大调整,产业布局、产业转移对象将更加明确。 计划纲要除了北京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的四中心地位不变外,天津被调整为一个基地三个区,河北被调整为四个基地。

其中,天津市计划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河北省四大基地定位主要涉及产业结构转型与高度化、商贸物流、环境保护与生态涵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治理雾霾一体化先行

京津冀协同快速发展的是三地雾霾问题的一体化。

作为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全年空气污染排名中,除河北省7个城市外,天津和北京也分别排在第11和第13位。

据媒体报道,在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上,此前京津冀与周边地区认知不统一,相互指责对方污染。

年初,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向媒体透露,北京已经与中央签署责任书,承诺实现大气污染的改善,防治雾霾投资将达到7600亿元。

但是雾霾是没有边界的,被河北紧紧包围的京津两地仅靠一己之力是很难还给市民蓝天的。

就整个北京河北省的污染源而言,河北省污染物排放量最大,产业结构不均衡,钢铁水泥等领域的煤炭污染和民用商用锅炉污染严重。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陈国鹰表示,下一步,河北将强调科学的雾霾治理,强调区域环境的协同治理。 具体措施包括:与其他单位联合研究制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三年(() )”行动计划,集中力量抓好煤炭控制攻坚战,实现联合防控共同遏制,实施八大煤炭控制项目。 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进度加大力度,组织全省环保大检查、剑击污染行动等。

“三大方向看京津冀的未来”

在年底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国务院的协助下尝试开展区域联防工作,“亚太蓝”成为重要的环境保护实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工作治理雾霾的机制也出现在规划纲要中。

根据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发布的通知,关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雾霾综合治理项目,拟在中央预算内投资15亿元。 这些资金惠及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等6个省的雾霾治理活动。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刷文件显示,到了年,北京市煤炭消费量比年减少1300万吨,天津市减少1000万吨,河北省减少4000万吨。

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姜克隽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对于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3个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群,煤炭总量不再追求零增长,而是要大幅降低煤炭总量。

“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渐近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列车正式开通,迅速成为京津之间旅客首选的出行方式。 时隔6年多,“京津冀协同快速发展”上升到重大国家战术水平,交通先行已经成为三地共识。

据中金企业研报报道,在城际交通方面,目前北京和河北各城市之间的高铁、高铁、公路连接尚不发达的京津冀地区货运强度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但客运流量较低,铁路和公路客运强度也明显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需要进行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和补充,使整个地区的交通布局更加均衡、合理、便利。

数据显示,河北高速公路密度只有北京的1/2、天津的1/3。 同样,过去由于行政壁垒,交通规划、建设各自为政,京津冀三地交通一体化一直难以互通。 由“断头路”和“1公里墙”形成的各种交通悬崖非常普遍。 数据显示,京津冀三地之间仅“断头路”就长达2300公里。 目前,河北和北京天津之间仍有18条“断头路”和24条“瓶颈路”。

“三大方向看京津冀的未来”

“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是由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决定的。 京津冀三地有限空之间承载着巨大的人口和经济体量,只有大运量的轨道交通才能承载频繁的人际交流和活跃的经济活动。 》北京天津河北协同快速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表示,北京天津河北协同快速发展的未来一定是国家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极致,城际轨道交通也极大地有助于北京天津河北省发挥国际影响。

“三大方向看京津冀的未来”

3月30日,京津冀三省市政府、铁路总企业在北京签署协定,按“3331”的比例共同出资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企业。 这意味着“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从理念上进入现实。

标题:“三大方向看京津冀的未来”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8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