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9字,读完约3分钟

本网上海2月18日(记者王涛)中国人民银行[微博]上海总部18日宣布,将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通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 首要目标是“尽快形成风险控制、可复制、可宣传的经验”。 这也是中国央行[微博]在上海自贸区“金融30条”中最先落地的政策细则。

据介绍,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是指支付机构依靠互联网,为在国内外收款人之间实际交易,需要转移人民币资金的支付服务。 按照自贸区简化和权力下放的改革思路,中国人民银行[微博]上海总部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进行事后备案和负面清单管理。

这项新业务的启动与中央银行《金融30条》第14条的复印件相对应。 中国人民银行曾于年12月2日发表《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其首要目标是“建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可复制、可宣传的金融管理模式”。

“此次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启动,是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便利跨境贸易、扩大人民币跨境录用的又一重要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相关负责人做了如下陈述。

结算机构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是新金融业态的一种方式,通过在自贸区内开展增值服务、综合结算服务方案、国内外综合银行卡收据等创新业务,有利于提高外向型公司的资金管理能力、改善贸易条件和增强竞争力, 有利于进一步满足中国国内居民的海外购物诉求,对金融国际化功能的培育和金融创新空的扩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更大的推进

“自贸区金融30条细则落地:启动跨境人民币支付”

根据细则,上海市注册设立的支付机构包括在试验区内注册成立和在试验区内外、上海市内注册成立的支付机构,以及在上海市以外地区注册成立的支付机构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分企业,取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证的,超越国境

当天,包括银联电子支付、通联支付、东方电子支付、快速货币支付、上海付通在内的5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分别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5家商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签约5家特约商户,在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企业现场挂牌交易。

与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风险管理相比,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不仅遵守支付机构相关准备金的监管要求,还建立了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风险评估管理、风险准备金和交易赔偿、交易与新闻安全管理、交易新闻申报等制度

作为上海自贸区的一大看点,自贸区内的金融开放创新主要涉及跨境人民币吸纳、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等四大行业。 市场人士预计,此次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细则将率先落地,为下一个自贸区金融政策细则的出台打头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计划,在稳步推进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中,密切跟踪和研究相关业务快速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形成可宣传的创新业务模式和管理经验。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中国两会前将有央行《金融30条》或另一细则。 也就是说,在外汇综合改革、跨国公司的资金池管理、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值得期待。

标题:“自贸区金融30条细则落地:启动跨境人民币支付”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1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