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2字,读完约3分钟

本网福州9月22日电“现在想让外国人老老实实买我们的陶瓷产品,没那么简单。 对中国陶瓷行业来说,今年冬天不仅不远了,反而在恶化。 ”。许多陶瓷业者都这样哀叹。

福建省德化县是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目前有陶瓷公司1400多家,员工10万多人,年产值100亿元。 作为外向型产业,受外需不振、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上升等影响,当地陶瓷已经进入“微利时代”。

近年来频发的反倾销调查无疑是中国陶瓷行业最严重的“外患”。 今年8月,巴西公布了对中国陶瓷餐具反倾销案的首次裁决结果。 与此事件相关的金额超过7000万美元,有一千多家中国陶瓷出口公司受到影响。

事实上,中国的陶瓷出口已经面临着“多事之秋”。 除巴西外,近年来,欧盟、韩国、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也对中国陶瓷出口形成了诸多压制态势。 其中,欧盟、韩国对中国瓷砖征收高达69.7%的反倾销税,而印度尼西亚对中国陶瓷餐具征收87%的反倾销税。

随着各国实行反倾销关税,许多陶瓷行业反映出,今年的海外订单少了,一点点工厂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以前出口到欧美,一个家庭一年用两套餐具,现在可能两年只用一套。 ”当地艺瓷企业的社长苏建山感叹道:“陶瓷业越来越不好做,在制造陶瓷10多年的今天,有不少人转行做房地产和矿业。”

除了严厉的“外患”之外,更不容乐观的是“内忧”。 目前,我国陶瓷行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出口产品以中低档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不高。

“以德化陶瓷行业为例,70%左右为中小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领域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一点点的陶瓷公司不惜降低价格,薄利多销,结果领域普遍利润微薄”。 德化县经济贸易局副局长苏玉卿告诉记者。

“陶瓷领域整体原创性明显不足。 例如,在德化方面,大部分陶瓷公司缺少自己的企业品牌,只能代工,彼此盲目模仿。 ”苏建堆说。

面对“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中国陶瓷业该如何破局?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陶瓷出口公司一方面应积极合作,参与国际贸易摩擦诉讼,另一方面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受此次巴西对中国瓷砖的反倾销影响,陶瓷公司将出口重点转向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

技术创新是改善中国陶瓷领域生存环境的关键。 德化春秋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新端介绍说,为了改善陶瓷产品附加值过低的现状,未来中国陶瓷行业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在产品和渠道两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

“本公司组建了科研团队,高薪聘请了数十名科研人员,开发陶瓷轴承等精密陶瓷。 这可以创造数千万元以上的年产值。 ”郭新端说。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陶瓷行业必须准确市场定位,避免盲目快速发展。 今后,只有同时快速发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合理定位高档低档产品,加大研发力度,实现产品结构转型和生产设备转型,以产品质量占领市场,中国陶瓷业才能更好地前进。

链接:日本新闻/财富//- 09/22/c _ 117453024

标题:“中国陶瓷业怎么破解内忧外患困局”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12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