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9字,读完约3分钟

经记者周洲从北京来

在钢铁领域的低利润时代,去年中国大中型钢铁公司的销售利润率只有0.04%,而非钢铁产业的销售利润率平均为3.5%~6%。

“没有达到全国工业领域6%的平均利润水平,但为钢铁公司做出了贡献。 》8月30日,中钢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在冶金工业计划研究院召开的首届钢铁领域非钢产业大会上表示,非钢产业目前存在产业统筹规划和战术研究不足、内部市场依赖度大、竞争力低等问题。

非钢作为产业,从初期的主辅分离到建立现在的专业化企业。

“非钢产业是公司快速发展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权宜之计和救急之策。 ”李新创说:“但是,许多公司的非钢产业定位迅速,发展方向不明确,口号式的目标推进很多,往往抓住单一项目。 ”。 他认为,公司缺乏对非钢快速发展的自上而下的战术规划和系统快速发展目标的研究,没有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

“有人推测,一家公司制定了非钢产业快速发展计划,但多次未能持续,有小富即安思想,犹豫不决,往往在主业回暖后,因公司人员财产等原因搁置计划。 ”李新创说。

现在,非钢产业的存在时间不短,但被用作补充主业和为主业服务的配角。

“非钢产业来源于本职工作人员的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构重复设置、人员分配自由、管理交叉的问题。 ”李新创说,许多钢铁企业在各旗下机构进行三产和多元产业开发,但以本位考虑,公司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人才、资金和技术,对母公司依赖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由于钢企自身快速发展“三产”的需要,钢企内部的非钢公司自建成之日起,受到体制机构、投入、以前传下来的、依靠思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钢企内部市场依赖度大、市场开拓能力弱。

根据李新创的例子,一家大型钢铁企业所属的机械加工厂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员工以母公司员工的子女家属为主体。 同一时期诞生的是柳工和徐工集团的前身。 二十多年后,柳工和徐工成为国内重量级工程机械公司,但国内钢铁企业附属机械工厂的产业业绩并不突出。

另外,在很多非钢公司的产业结构中,同一集团的各非钢公司之间的竞争很多,相互之间的支持和交流很少。 “有多个机构参与同一业务,无法形成战术合作和合作关系,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和话语权,只能被动追随。 ”李新创说。

一位行业专家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目前大部分钢企的非钢制品都停留在微粉水平,也就是矿渣和高炉矿渣粉碎的颗粒,没有进一步向下延伸,微粉生产能力过剩。 有些公司将高炉微粉和矿渣微粉混合销售,性能低于高炉水渣的活性,但高炉矿渣经过水淬后的热源回收项目,也很少有人问津。

标题:“非钢产业“散、小、弱” 机构重叠同质竞争”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1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