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3字,读完约3分钟

“救市”和“托市”都是扬汤止沸之举,不是帮助了股市,只是损害了股市,加剧了资本市场的“积贫积弱”,对建设完整、多层的资本市场一点帮助也没有。

尽管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面依然磐石。 在这样的背景下,“624”被认为是“惊悚”,很有意思。 这个资本市场怎么样了?

首先,中断或重启9个月的ipo,构成了资本市场的巨大利润空。 其次,今年以来,我国信用紧缩不断,资本市场出现了“缺钱”。 此外,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含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可能淡出,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周边环境的巨大压力。 三个因素叠加,股市自然暴跌。 随着市场恐慌的蔓延,股市更倾向于低估。

本来,股市的上涨和下跌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越来越关注。 为什么我国股市持续下跌受到各方的强烈关注? 深层次的原因是资本市场制度的设计有缺陷。 作为直接融资手段,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为实体经济增加了直接融资手段,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资本市场在制度设计之初就对不合格上市公司的退市细则缺乏合理的设计,中国股市就像巨大的“貔貅”一样,形成了只吃不排、治标不治本的“肠梗阻”。 在社会整体股市投资量增长不及上市公司市值增长的前提下,股市不断下跌是必然的趋势。 如果悬崖型下跌和缓慢下跌交错形成固化局面,股市最终将失去直接融资功能。 这个结局,恰恰与我们建设完整、多层的资本市场制度背道而驰。

“人民日报:证监会和央行都不是“奶妈””

目前,中国股市面临困境。 很难“进去”。 上市公司进入市场后,在现行的发行制度下,往往市盈率高、发行价高、日元升值效应显著。 一级市场在耗尽二级市场投资利润的基础上投资二级市场缺乏吸引力。 2“出来”很难。 不合格的上市公司退市将损害许多投资机构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特别是小股东,无法承受上市公司退市的巨大损失。

“人民日报:证监会和央行都不是“奶妈””

因此,监管部门一方面要严格发行制度,吸引真正业绩优秀、值得在二级市场投资的上市公司进入市场,另一方面,要推进投资者的教育,所有投资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投资的无限风险和无限收益并存。 在此基础上,大力淘汰不合格的上市公司,给中国资本市场创造真正的“蓝天”。 由此可见,资本市场价格曲线的表现只有真正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越来越多的资金入场,追求更好业绩的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直接融资手段才能真正可持续,投资者的收益才能真正可持续。

“人民日报:证监会和央行都不是“奶妈””

针对当期行情,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建议,立即拯救市场,无限期停止ipo,暂停融通券的销售空交易,确定禁售期一律延长6个月; 请央行开门放水救市,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委托汇款、中投等中央金融机构,牵头设立平准基金进入委托市场……其实,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不是股市的“保姆”,也不是央行。 这些所谓的“市场救助”和“市场委托”的动向,并不是帮助了股市,而是损害了股市。 这样“救市”和“托市”都是涨水止沸,只会加剧资本市场的“贫积弱”,对建设完整、多层的资本市场一点用都没有。

“人民日报:证监会和央行都不是“奶妈””

原文链接: finance.people/n// 0625/c 1004-21957964

标题:“人民日报:证监会和央行都不是“奶妈””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12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