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1字,读完约4分钟

3月5日早晨,天空明亮,北京市上空气流平静,有轻雾。

这一天,也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的日子。 这似乎提醒人们,大气污染防治的道路还很长,攻防战的任务依然艰巨。

因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大气污染治理出乎意料地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焦点。

3月1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大气污染的原因和来源主要是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区域运输三大方面。

李干杰说,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天气好的时候一定不要骄傲,放宽要求。 因为做得不好我会重复一遍。 而且,在重污染的过程中,重污染的天气到来的时候,不要失去信心。 此外,不得轻易调整或否定污染治理途径。 要有力量,要科学客观,要信心坚定,不能重复动摇。

图片来源:本公司

根据生态部的数据,年1~12月,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为79.3%,比去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9.3%。

在大气污染治理仍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要打赢蓝天保卫战,首先要弄清污染物的来源和原因。

李干杰表示,大气污染成因及治理攻关项目于前年正式成立,相关业务从去年9月正式启动,到现在已进行了一年半左右,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全部结束。 “这个项目聚集了全国近2000名一线专家,其中有许多院士参与了研究。 应该说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整体取得了进展和效果良好,阶段性的成果。 ”。

李干杰表示,大气污染的成因和来源主要是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区域运输三大方面。 其中污染排放是主要原因和内因。

污染排放中,有工业、燃煤、汽车、扬尘4个主要来源,占90%以上。 pm2.5的主要成分也是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有机物4种,占70%以上。 “来源明确,结构清晰,也就是第一矛盾明确,主攻方向明确。 必须管理这四个来源,并与主要组成部分进行比较和开展事业。 ”李干杰说。

与污染排放相比,气象条件是外因。 专家判断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年度和年度大气状况的影响有可能达到“上下10%”。 也就是说,即使是同样的污染排放量,根据不同的气象条件,有可能上升10%,也有可能下降10%,个别城市有可能达到15%。

区域间运输方面,在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范围内,相互间的影响平均为20%~30%,发生重污染天气时,还可能上升15%~20%。

图片来源:本公司

监测数据是环境治理的基础。 近年来,在高压环境保护压力下,环境保护监测数据的造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李干杰这样说道。 “我们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管理就像大楼一样。 这座大楼,你必须站稳。 最重要的是,中间的柱子必须牢固可靠。 我们的监视就是这个大支柱。 如果这个大柱子撑不住,这座大楼就撑不住,一定会倒塌。 换言之,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也是我们环境保护工作的生命线,不能发生故障,不能有问题。 ”

李干杰指出,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环境监测质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今天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 我们的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 ”

那么,如何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呢? 在监测数据伪装的完善方面,环境部采取了那些有力的手段和措施?

李干杰表示,首先要“不让人害怕”——一发现问题就立即查处,在严厉查处的同时,既不是常规追究责任,也不是蜻蜓点水。

其次是“做不到”——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又在“人防”中加入“技术防”,使造假者无法伪造。

第三,“不愿意”——通过一点点的政策和其他方面的鼓励、支持、推进诱惑,让大家认识到监测数据的重要性,做好监测工作。

与临汾的监控数据造假问题相比,李干杰表示:“在一个事件中,16只个体‘进入’,是以前谁都无法想象的,但因为一个监控数据,16只个体受到了刑事处罚。”

下一步,除了继续做好“不敢”、“不能”、“不愿意”三件事外,李干杰还强调生态环境部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 而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质量管理,发现问题严查,监控这个支柱、这个生命线不发生故障,切实发挥好作用。

(封面照片来源:本公司)

 

标题:“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如果撑不住环境监测的“柱子” 生态环境治理这个大厦就会倒塌”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