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7字,读完约4分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沿海城市建设的推进,渔港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综合功能逐渐扩大。

为了进一步推进沿海渔港建设,日前,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的目标是推进十大沿海渔港群、93个渔港经济区的形成,迅速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新的万亿元产值产业规模,成为渔业增长点和沿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对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快速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倪国江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国沿海范围统一规划建设渔港,将优化渔港空间的布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统一建设标准,使渔港建设科学化。 但必须注意的是,渔港建设必须符合当地条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诉求,妥善推进渔港转型升级。

“新规划涉万亿级产业规模  我国将建海南岛等十大沿海渔港群”

渔港是集渔船停泊避风、卸货、物资补给、冷藏加工、流通贸易、船网工具修造为一体的渔业综合生产基地,是渔区人流、物流、资金流、新闻流的重要集散地,是现代渔业综合管理的核心。

倪国江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渔港通常位于人口和产业具有一定集聚度的区域,是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点,渔港和产业快速发展、人口聚集形成良性互动和相互依存关系,加快渔港建设是现代海洋渔业的快速发展。

“许多渔港位于远离大中城市的乡镇和村落,这些区域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术的重要载体,而渔港建设为建设新的滨海乡镇(海洋特色城镇)和现代乡村提供了重要的战术支点。 ”倪国江说。

据测算,1998年以来,中央投资渔港建设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近50亿元,保障850万吨鱼货物装卸交易和85万吨水产品加工,提供15万个就业机会,综合经济效益超过240亿元。

渔港在防灾减灾、渔区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但在《规划》中,由于历史漏洞、投资渠道单一性等原因,渔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渔业安全生产、渔区繁荣稳定、沿海社会经济

目前,我国海洋渔船和沿海渔港分布还不一致,福建、广东、海南岛沿海渔港群比较有效的避风率基本在40%以下,东南沿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船多港少”的矛盾仍然突出。

对此,《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是:中心渔港64座,一级渔港85座,渔船安全疏散容量从14.53万艘增加到21.43万艘,比较有效的疏散率从10级疏散水平的43%上升到11级疏散水平的70%,十大沿海渔港

将避难等级从43%提高到70%,推进的难度如何?

倪国江表示,从国内港口环境基础研究和筑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看,这方面几乎没有制约。 还是要着眼于地区可持续快速发展,借鉴国外经验,规范技术标准,树立新的渔港建设示范,严格保持质量,有序推进渔港建设,建成百年渔港,不搭伙,不浪费资源。

关于上述十大沿海渔港群,“规划”确定建设辽东半岛、渤海湾、山东半岛、江苏、上海—浙江、东南沿海、广东、北部湾、海南岛、南海等十大沿海渔港群。 其中,海南岛沿岸渔港群涉及海南省海口市、文昌市、琼海市等,海岸线长1823公里。

为了加大渔港经济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规划》又提出了许多保障措施。 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关优惠政策的制定,发行融资或债券,拓宽渔港建设的投融资渠道。

并深化渔港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渔港“产业基金”和投资“负面清单”。 有条件的渔港经济区,可以利用自由贸易区的规则和国家优惠政策,积极参与合作,先行先试,尽快形成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海洋渔业综合快速发展平台。

标题:“新规划涉万亿级产业规模 我国将建海南岛等十大沿海渔港群”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4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