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0字,读完约7分钟

经过记者的余韵

时间刚进入7月,还有一些大四学生与校园依依不舍,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季已经进入尾声。

预计今年全国普通高中毕业生将达到795万人,比去年增加30万人。 而且,很多海外留学学生也参加了就业活动。 海外知名大学毕业生孟昨天告诉记者,最终放弃了北京大公司的邀请,在成都文创企业办理了入职手续。 她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毕业典礼礼包的折扣这么多,我觉得人才不够。”

孟先生正是投入“蓉漂”职业生涯的优秀人才之一。 7月2日,成都实施“蓉漂”计划,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的制度,为对外申请成都的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

 

根据此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电视电话会议公布的数据,预计全年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95万人,增长率和增长率均超过往年。

与人数再创新高相对应的是日益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 以成都、武汉、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为首,许多城市相继推出“毕业典礼大礼包”。

6月24日,武汉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留汉优惠政策; 6月29日,长沙公布《人才新政22条》; 7月2日,成都表示将实施“蓉漂”计划; 前几天,西安提出了引进高层次人才“5531”的计划、“城市伙伴”计划……

人力是生产力,年轻人代表着城市的生命力。 可以看出,在向“新一线”冲刺的激烈竞争中,这些崛起中的城市不想落在人的后面。

该大学教授阮青松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需要抓住“人才”这条线索。 特别是成都最新的“大学生毕业证落户”是非常好的措施,令人印象深刻。 “北京、上海由于自身承载力的问题,对大学毕业生的落户限制很严格,成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错开竞争。 ”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营学院教授、国家战术创新与快速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卢本富表示,武汉、成都等城市的人才新政反映了这些地方近年来创新创业的活跃和经济活力。 但是,“户口、住房、补贴只是第一步,吸引人后如何留人更重要”。 他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下一轮的残留者竞争将更加激烈。

处理户籍保障住房的众多增值人才“引力”

又是一年毕业季,近800万毕业生将何去何从? 据记者观察,与往年情况不同,“95后”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和机会。 特别是以武汉、成都为首的新一线城市相继出台新政,不断加强人才“引力”。

例如武汉市最近提出,5年内让20万大学生住进人才公寓,以奖励形式发放“人才住房券”,可以抵消购房、租金。 另外,放宽大学生的定居条件,允许毕业后3年内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凭毕业证和创业就业说明定居。

据长江日报报道,昨天上午,武汉首家大学生人才公寓、创业站、见习岗位正式上市。

成都在2日举行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快速发展大会”上,提出改革人才落户制度,推进“先落户后就业”,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 此外,加大人才公寓和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为在成都应聘的外国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宿舍,为紧缺的优秀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住房保障。 成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广泛的“蓉漂”能在成都扎根,融入成都,“住在家里,住在家里”。

“百万毕业生“北上广情结”松动 新一线城市上演人才争夺“白刃战””

阮青松的形象是凭毕业证在深圳定居,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成都应抓住这个机会,“错位竞争,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强西部经济中心的功能。 这些都得有人来匹配。 ”

确实,以北京和上海为首的一线城市户口逐渐收紧,为其他城市的“获取人才”带来了突破口。

“这确实是一大特征,在找工作时,不再需要优先考虑对方是否能处理户口。 ’得知成都放宽了定居条件,湘妹王思颖又松了一口气。 她计划结束在香港的学业回到内地,加入“蓉漂”队。

顺便说一下,长沙日前发表的《人才新政22条》也大幅降低了落户门槛。

“如果你是全日制本科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凭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办理落户手续。” 按照计划,未来5年,长沙将投入百亿资金,吸引大学生、吸纳创新者、引进“海外留学派”、培养“土专家”,吸引100万青年人才到长沙就业创业。

然后今年5月,西安公布了23条引进人才的新措施。 计划在今后5年内投入38亿元,只能培养100万人左右……

人才,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掌上明珠”。 阮青松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在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但人才往往处于最大劣势,吸引人才“抓住了重点和痛点”。

产业崛起带来机遇,关键是如何“留人”

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应届毕业生与一线城市签约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基本相同,但愿意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37.5%,明显高于一线城市的29.9%。

一项分析显示,近两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一线城市联合体”明显松动,许多人将新一线城市作为就业首选。

这种变化与新一线城市自身的变化分不开。 在国家新的开放战术中,成都、武汉、杭州、南京等城市发展迅速,整体经济实力、就业机会、生活环境等明显提高,“吸金”、“汇聚人才”的能力也大幅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大校长李言荣此前表示,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大多流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留在成都的比例只有10%左右,但目前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有42%选择留在成都。

“这与成都这两年的产业结构、宜居环境、城市定位、对电子新闻产业的重视密切相关。 ”李言荣向记者表示,成都产业进入新阶段后,对人才和技术的诉求更加迫切,随着成都电子新闻产业结构转型和高度化,走向中高级,科技人才流动发生了明显变化。

的确,只有有人才,产业才能快速发展,才能引发人才,才能打下留人的基础。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经济社会越迅速发展,以人才为集中代表的人力资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越重要。 城市的迅速发展也是如此。

事实上,近年来,新一线城市竞争激烈,从经济增长率到产业快速发展、从落地项目到生活环境,都有排名,备受瞩目。 进入今年,“人才”成为争夺的核心焦点。 应该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进入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时代,“人的高度”越来越突出。

吕本富表示,从“项目争夺”到“人才争夺”是必然的。 “这些城市几年前的创新创业进展顺利。 创新创业公司现在进入爆炸阶段,是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了。 ”他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这些公司的资本和土地问题不需要地方政府担心,“有风投,占地面积不大,但谁也不能快速发展。” 他认为大学生的素质、势头能够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

“百万毕业生“北上广情结”松动 新一线城市上演人才争夺“白刃战””

但是,他认为优厚的物质条件只是吸引人才的第一步,“留下人才,是第二步的竞争”。

吕本富表示,留住人才既涉及公司自身,也涉及城市氛围。 “为什么很多人没有北京户口也会留下来? 柔和的气氛需要考虑。 ”

对于国内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一位在丹麦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的博士表示,“高端人才还是更关注工作机会、事业前景,如果在这方面和一线城市一样,那么自然会选择像成都一样宜居、生活压力小的城市。”

标题:“百万毕业生“北上广情结”松动 新一线城市上演人才争夺“白刃战””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