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7字,读完约4分钟

在国内电动客车领域,工信部近日发布的《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整车应配备完全一体化骨架结构”的相关规定是导火索。 如果最终执行的规定符合这14个字,意味着不再允许使用独立底盘和冲压零件生产车身结构的电动客车,国内部分电动客车的生产将被清洗,与新能源客车市场的高增长无缘。

冲压结构的生产能力或输出

虽然电动客车是新能源汽车政策红利的最大受益者,但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的《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意见征稿) (简称)却让电动客车公司与这种红利无缘。 《条件》4.10.1条确定规定:“整车必须为全载重一体化骨架结构”。 所有车长6米以上的单层电动公共汽车都在规定范围内,包括纯电动公共汽车、混合动力公共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公共汽车)、燃料电池电动公共汽车。 如果没有事故,这个《条件》将于8月正式公布。

“14个字判“生死” 电动客车新规惹争议”

中国客车生产有两条技术路线。 也就是全装载一体化骨架结构和冲压结构。 根据前面14个字母的表述,两种生产公司将出局。 一种是改装类电动公共汽车公司,这家公司购买底盘,用制造车身的方法生产电动公共汽车。 另一家是生产冲压件结构电动客车的公司,其中还有北汽福田、东风御风、金杯海狮、上汽大通、南京依维柯、金龙凌特、长江奕姌胜、中通蓝迪、亚星欧瑞等国内主要商用车公司。

“14个字判“生死” 电动客车新规惹争议”

据业内人士介绍,受影响的电动公共汽车的生产能力将达到5万辆至6万辆。 其中,销量排名第四的东风御风年销量达到5898辆。 汽车大通销量约为1100辆。

相比之下,安凯客车、宇通客车主要生产全载重一体化骨架结构整车,其电动客车业务将从中受益。 重演巴士的相关人员昨天对记者说:“重演巴士的影响很小。 股份有限公司和旗下的子公司安徽省江淮客车有限公司都生产电动客车。 前者都生产搭载一体化骨架结构的电动客车,生产台数更多,后者生产冲压零件结构的电动客车。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汽车出厂合格证统计数据,2009年,安凯客车生产的纯电动客车超过2200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近900辆。

“14个字判“生死” 电动客车新规惹争议”

据调查,年宇通客车共销售新能源客车约20446辆,同比增长176.1%。 其中,纯电动巴士13885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巴士6560辆。 国海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年宇通客车新能源客车销量将突破2.5万辆。

相关生产公司提出异议

管理部门提出“条件”的初衷是“为了加强电动客车领域的管理,提高产品安全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但生产冲压零部件车身结构电动客车的公司面临出局,对“条件”的争论不可避免。

昨天,福田汽车的高管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市场普遍反对的是由行政力量决定技术路线,应该由顾客诉求决定市场路线。 监管部门必须通过提高安全性门槛进行管理。 福田汽车的整车既有完全装载一体型的骨架结构,也有冲压零件的车身结构。

另外,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条件”正式实施后,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冲压件的车身结构技术生产设备、技术投资将抽水。 据介绍,由于机械化程度低,越来越依赖一线员工焊接,生产工艺简单,全载一体化骨架结构的生产设备投资在数十万元人民币以内。 因为冲压零件的车身结构技术多而复杂,自动化程度高,需要大量高精度的模具、夹具乃至机器人等,而这个生产设备投资很快就会有几亿、几十亿元。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王健等专家和部分汽车企业干部认为,全载一体化骨架结构未经过大规模实际碰撞试验,实际采用时车身曾发生开裂。 目前国际上,冲压零件的骨架结构常用于8米以下的客车,许多汽车企业的多批产品通过了碰撞试验检测,另外,使用冲压零件的车身结构的电动客车由于轻量化发展,在同等行驶距离下可以搭载更少的电池,价格特点明显

“14个字判“生死” 电动客车新规惹争议”

虽然《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阶段已经结束,但发现许多汽车企业在正式发布前都在匆忙向主管部门提出异议。

标题:“14个字判“生死” 电动客车新规惹争议”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6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