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2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记者李彪

近年来,环境保护数据的造假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对此,环境保护部1月6日发布《保护数据,实际提高支撑能力》通报,表示将着力建设环境数据监测体系。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整理后指出,为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等多部门仅在去年就出台了《关于支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环境监测数据虚假行为判断与解决办法》

对此,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资源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向记者表示,上述文件提出了统一互联网、平台、规范建设等要求,这些措施将在“十二五”时期落地,推进一系列财政保障等改革和部门间的协调工作等

多措施“维护真相”的监测数据

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互联网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全国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路线图。

环境保护部表示,在环境监测领域的业务主要包括三个行业。 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环境监测体制机制; 加强环境监测互联网建设,及时有效地应对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高的重大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面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环境保护部加强顶层设计,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互联网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跨部门环境监测互联网规划布局不统一,技术规范、评价方法不统一, 阐述了必须重点处理数据缺乏可比性、新闻化水平和共享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完善、监测数据质量必须提高等突出问题。

“环保部:以顶层设计发力环保数据打假”

前述《方案》规定,到明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互联网基本实现环境质量、要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的全面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相互共享,监测预报预警、新闻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监测与监管联动, 提出了初步建设新闻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互联网,使之适应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环境保护部表示,全面落实《方案》任务要求,结合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构想》,环境保护部编制《生态环境监测互联网建设规划实施计划(年()》,分解细化《方案》各项目标任务,

常纪文认为,在“十二五”时期,《方案》提出的措施都要落地。 例如环境监测权的收缴、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的垂直管理等,都需要在财政保障上进行一系列改革。 水气一体、海陆一体也是一大挑战,需要规范、协调海洋、环境保护等部门的监测方法、监测网站、人员配置等。

另外,空气体质量、水质、土壤环境监测相关事业也在积极推进。 环境保护部介绍,在完成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9个主要城市源解析工作的基础上,全年又有26个主要城市开展了源解析工作,已分3批完成了22个主要城市源解析结果的论证。 北京、天津等城市率先试点开展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8年来,中央财政累计下转移到国家要点生态系统功能区支付资金,超过2000亿元。

环境保护部表示,2009年,国家重点生态系统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达到480亿元,复盖2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512个县。

在资金的具体分配方面,财政部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和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调整次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

环境保护部表示,根据年度评价审查,492个县域中,生态环境质量“好转”的为69个,为14.0%; “基本稳定”的有355个,占72.2%; 68个“变坏”占13.8%,其中“明显变坏”4个,“通常变坏”15个,“稍微变坏”49个。

常纪文说,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除京津冀地区外,都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基础差、转型能力差的地区,这些地区要尽量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国家有必要大力支援这些地方,有必要打开地区补助、上级财政支援、环境管理的市场。 ​

标题:“环保部:以顶层设计发力环保数据打假”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7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