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05字,读完约10分钟

◎胡祖六

从中国国情、国际经验和经济增长理论等方面综合评价,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的增长和快速发展时期。 与1978年改革元年至年十八大这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不同,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开始明显变化,增长方式和来源已经开始,将继续进行重大调整,但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进入新区间,中位数增长率过去30多年。

中国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

近年来,中国经济从两位数的超高速增长率明显下跌,国内外公司家、投资者、学者和官员对中国经济近期业绩和中长期增长前景普遍表示担忧。 从短期来看,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波动,工业生产增长幅度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和基础设施投资萎缩,都给我国gdp增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下行压力。 中长期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低价制造业竞争的特点、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有限的自主创新能力,意味着中国未来增长的引擎缺乏新的动力和能源,面临着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胡祖六:未来十年中国可维持7%趋势增长线”

目前国内外金融市场轻视中国经济的短期景气,担心经济的硬着陆,对中国中长期的增长前景抱有怀疑。 事实上,中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依然相当出色,没有理由感到悲观。 根据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状况、国内储蓄和资本形成能力以及生产力变化趋势的研究,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估计约为6.5%~7%。 除去周期性波动的因素,预计中国在未来10年内将保持7%的趋势增长线,这将是非常乐观的结果。

“胡祖六:未来十年中国可维持7%趋势增长线”

与中国历史上的高增长记录相比,新常态期7%左右的增长率也不平凡。 这是因为两个时期的经济规模基数与人均收入水平有显著差异。 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155美元,仅为美国人均gdp水平的1.5%,明显呈现巨大的后发特征与追赶空之间。 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1991年,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1%。 1992年邓小平“南巡”演讲后,掀起了新的改革开放热潮,尽管受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在1992~2000年取得了年均10.6%的增长成绩。 随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推进的大型国有企业和银行重组改革,保证了gdp在2001~2007年将继续保持年均10.8%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仍在2009年2009年实现年均9.3%的增长。 作为30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的成果,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年人均gdp达到6800美元。 中国成功地从长期排在世界低谷的低收入贫困国家蜕变为中等收入国家。

“胡祖六:未来十年中国可维持7%趋势增长线”

梭罗新古典增长理论和跨国实证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初期人均收入水平越低,gdp增长率越高。 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是基于人均平均gdp水平相对较低而发生的。 无论从与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增长率还是国际经验的横向比较来看,中国在这一时期取得的增长速度确实令人瞩目。 但是,中国的增长速度,对低收入水平赶上的可能性并不意外。

“胡祖六:未来十年中国可维持7%趋势增长线”

需要强调的是,经济总量达到近10万亿美元、人均gdp上升到7000美元后,中国进入了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新常态期的趋势增长线不能停留在经济起飞初期的水平上。 但是,即使考虑到周期性因素,中国经济也应该能够维持6%~7%的增长区间。 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后,韩国维持6.7%的年增长率,台湾6.6%,香港6.3%,新加坡8%。 因此,根据东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中国在6%~7%的区间内维持增长速度应该没有悬念。

“胡祖六:未来十年中国可维持7%趋势增长线”

目前,从人均gdp水平来看,6%~7%的自然增长率是名副其实的高增长率。 如果维持这样的速度区间,就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固有的增长潜力,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追求高的增长速度。 如果持续期待相当于以前9 %~10 %的增长率,或者人为地追求,是不现实的,也是有危害的。 中国新常态下的增长率不仅是中等收入国家中最快的速度,也无法与低收入国家群中最快的增长者相比。 中国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继续居世界首位,中国将与美国共同发挥全球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作用。 如果中国保持6%至7%的增长速度,在最有可能的情况下,中国有望比2030年或2030年稍早超过美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区块。

“胡祖六:未来十年中国可维持7%趋势增长线”

他不再依赖投资的拉动

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特征是要素密集,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 二战后东亚经济起飞时期也同样表现出了高储蓄、高投资的优势,但中国更为突出。 投资占韩国gdp比重的峰值为41%、新加坡46%、香港33%、台湾31%。 中国的投资率远远高于东亚地区高速发展期的历史记录水平。 2008~2008年,投资拉动gdp增长的重要意义最为突出。 在此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56%,为gdp增长贡献了6.7个百分点,占总增长率的72%。

“胡祖六:未来十年中国可维持7%趋势增长线”

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支撑了投资拉动模式,但由于持续高投资率而发生重复建设,提高了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风险,加剧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失衡的问题。 过剩的投资,特别是依靠原材料和能源进口、高排放、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重工业,如钢铁和电解铝,形成了低效的巨大产能。

在正常的市场经济周期中,投资过度扩大是由于企业对未来商业前景过于乐观和信用泡沫。 在中国,除了宏观政策因素外,国有企业还缺乏“硬预算约束”的财务制度,包括不分红、不回购股票。 国有企业项目在投资考核制度下享有的优先权,以及地方政府追求绩效、只有gdp至上,是导致投资冲动的制度原因。

中国的投资扩大主要依靠债务融资和高杠杆率。 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约束力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泛滥,缺乏透明度,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低的投资项目层出不穷,形成了严重的债务问题。 中国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新常态期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深化金融改革,减少投资行政审批,发挥市场有效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加直接融资比重,逐步举债,促进公司并购和产业重组整合,并迅速发展财税体制改革,拉动市政债务市场透明

居民进行民间投资构成内需主体

中国投资拉动出口导向的快速发展模式,将导致全球和国内经济失衡,不可持续,这几个似乎已经在政策和学术界达成共识。 但问题是,中国能否用比较有效的费用代替固定投资和网络出口来支撑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个人花费的长时间动力来自方兴未艾的城市化和中等收入者的成长。 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不过过半,未来20年将加速推进。 预计到2030年,城市生活人口将达到10亿,中等收入客户将达到8亿,成为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支出群体。 这两大历史趋势刺激了公共基础设施、住宅、私家车、耐用费用、医疗教育和娱乐服务等方面的诉求。 以医疗服务为例,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仅为gdp的5%,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远远低于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 oecd )国家的12.6%和美国的18%。 在未来10到20年间,中国的这一比例将上升到10%,这意味着医疗卫生产业将至少扩大两倍。

“胡祖六:未来十年中国可维持7%趋势增长线”

在投资拉动之前流传的增长模式下,财政政策历来重新建设轻民生,导致过度投资、重复建设和债务危机。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国家财政预算支出必须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中心,建立全国性的基本社会保障网络,覆盖城乡人口的基本教育、医疗保险、养老和失业保险。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将为国内居民支出持续稳步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胡祖六:未来十年中国可维持7%趋势增长线”

创新是提高生产力的源泉

新常态下要实现6 %~7 %的真正gdp增长,摆脱要素集中投资拉动的传统传统模式,更加依赖居民的费用、清洁环保、创新推进,意味着所有要素的生产率必须达到3 %~3.5 %的增长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效率明显提高,生产率增长在时间长的时期非常好。 但是,2009年以后,由于体制改革滞后,生产率增长率从4%大幅下降到2.3%。 这种趋势令人担忧。 今后,如果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不依赖要素密集和投资拉动,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就很重要。

“胡祖六:未来十年中国可维持7%趋势增长线”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20世纪初指出,“创造性破坏”,即创新,是市场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 现代内生增长理论的创始人罗马、卢卡斯等论证了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长期增长。

互联网是中国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成功案例。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和国内市场的壮大、创业者和新闻技术人员的充足、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渐进联系、政府法规和政策环境的相对宽松,网络行业在我国迅速崛起,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多家优秀网络企业涌现,并

除了互联网,中国在清洁能源、遗传工程、现代农业和食品业等行业也有巨大的快速发展潜力。

国际经验表明,创新和技术进步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 中国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每年达到200万人,居世界首位。 但是,人才素质,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亟待改善。 中国可以通过海外智力引进,包括让留学生回国,进一步活跃创新和创业文化,促进高科技新兴企业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远远低于国家研发支出的3%,远低于韩国和以色列的5%。 中国成功地从低端制造业转型为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必须大幅增加人力资本和研发创新的投资。

“胡祖六:未来十年中国可维持7%趋势增长线”

在经济新常态下,下垂的果实已经所剩无几。 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产生新的增长奖金。 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大幅减少政府的行政审查,用市场的“看不见的手”代替政府的“看得见的手”,创造公平竞争、透明自由的市场环境。 重视人才,促进创业创新,提高生产力,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作者是春华资本集团主席,本文原刊于《清华金融评论》,略有删除)。

标题:“胡祖六:未来十年中国可维持7%趋势增长线”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