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7字,读完约3分钟

经记者李彪从北京出发

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国五大湖地区湖泊水环境治理等重要生态项目。

其中,与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问题比较,会议通过了《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计划》,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将管理范围从15.2万平方公里扩大到39.5万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国家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到现在,政府已投资百亿元保护“中华供水塔”。

对此,全国人大环资委调查室主任王凤春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对三江源生态保护投资不少,目前的生态补偿机制也是财政机制,但实际效果不好,是个大问题。

正在迅速发展的生态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在我国生态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华供水塔”。 但是,如此重要的生态地位未能避免经济快速发展的威胁。

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近年来,国家整体加大了对三江源地区的保护力度,是对其他地方保护较好的地区。 当然,目前的各种开发,如采金、挖砂、未来水库建设等,也对其造成了一定的潜在危害。

经过今年国家的大力治理和大力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王凤春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介绍说,总体状况迅速好转,但三江源保护区部分地区沙化、退化情况依然严重。

生态补偿的财政机制难以改变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从公开资料统计中发现,从2005年到现在,政府对三江源地区的财政投入已经达到百亿元。 未来一段时间,每年政府的投资额可能还会维持在十几亿元的水平上。

事实上,国家对生态保护区的财政投资,三江源不是一例,依赖财政资金“供血”的生态保护机制是否会持续很久,能否寻求更好的生态补偿机制呢?

对此,王凤春认为,目前生态补偿机制以财政机制为首要。 他进一步介绍说,国家要保护这些地区,限制经济开发,就需要向当地人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收入,目前只有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渠道。 理论上,通过其他市场化手段收取费用,如水资源税、水电项目附加等,也可以收取生态补偿的钱,但这部分还很少。

三江源作为“中华供水塔”,为什么不向下游一点用水大省征收一定的水资源税,不能得到相应的生态补偿? 王凤春说:“通过上下游补偿许多地方还有不同的看法。 现在,从财政收支的比例来看,中央财政达到顶点,地方财政比较小,不可能拿地方的(比较贫困的)钱。”

资金投入可能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在王凤春看来,更大的问题是投资后生态环境改善反映的效果不好。

他表示,目前许多生态补偿效果较差,涉及补偿方法和资金管理方法,许多当地组织对此项目能力较差。 中央进行了一定的投资检查,只是关注这笔钱是否被妥善使用。 是否按规范花钱,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对改善生态、改善当地人生活等有多大的帮助,这很难进行监管。

标题:“保护“中华水塔” 国务院拟用长效补偿机制”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1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