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2字,读完约4分钟

所有记者裴文菲尔都从上海出发了

银行、证券公司、基金、信托之间的混业经营,挑战着以前流传下来的“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跨部门、跨市场的交叉金融业务隐藏风险,监管套期保值。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政策决定》确定提出要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规定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理责任。

此前,国务院批准了央行主导的金融监管合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目的是协调我国的金融创新和监管,也表明了今后央行主导构建宏观审慎框架的意图。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未来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应该更加综合、集约化,以适应未来混业经营的金融结构和相应的风险结构。

银行渴望混业经营

数据显示,2002年2002年,我国非信用类融资规模从900亿元迅速增长到6.6万亿元,增长72倍,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4.5%上升到42.1%。 另一方面,信用类融资的规模不足5倍,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从95.5%持续下降到57.9%。

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混业经营模式的兴起,对现有的“一行三会”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挑战。 毕竟,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依赖关系,商业银行对加快混业经营的渴望更强烈。

“从短期来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是以银行为主体、证券、保险等分工经营的体系,金融领域之间的风险结构比较隔离,但开始出现金融集团化和混业经营的趋势。 金融创新和现代化程度仍然有限,整体上金融证券化型的金融结构还没有充分形成。 ”曙松先生最近写文章指出。

金融专家表示,美国的“多元监管者”模式也适用于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 中美两国目前都使用了多元化的监管人员和以前流传下来的基于部门的监管结构,因此短期内不会过度冲击现有的监管结构模式,更容易顺利改善金融监管模式。

曙松认为,首先可以授权央行监督大型金融集团的所有行为,比较有效地防范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监管的对象首要是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集团。 其次,在我国现行“一行三会”分工监管的框架下,建立美国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这样的综合性金融机构,将“一行三会”与不同市场的相关监管者进行比较,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加强监管合作和新闻共享,可能存在的监管空

“完整协调机制金融监管格局恐变”

曙松建议,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快速发展,混业经营趋势更加明显,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中长时间改革可以参考基于澳大利亚目标的“双峰监管者”模式,或者英国完全综合化的“单一监管者”模式 “为了适应未来混业经营的金融结构和相应的风险结构,更加综合化和集约化的监管模式将是我国金融监管长期的改革方向。 ”

“完整协调机制金融监管格局恐变”

部际联席会议的协调能力有待考试

是为了应对近年来金融机构利用部门间、市场间的交叉金融业务来隐藏风险,监督套期保值。 今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人民银行提出的《关于金融监管协调机构实务方案的请示》,同意建立由人民银行主导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但业内人士直言,联席会议制度是一种过渡性形式,不仅仅是强制力、协调能力存疑,央行也缺乏执行权威。

分析师表示,在宏观审慎的大背景下,这旨在强调央行的主导地位。

“未来联席会议机制可能赋予许多部门宏观审慎管理的职能,其中逆周期调整政策、流动性管理等职能由央行实施,系统重要机构、产品监管通过三会实施,不太调整现有监管体制,降低了协调价格。 ”民生证券在一家研究报纸上指出。

民生证券在上述研究报告中还表示,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受到了金融创新的冲击。 年第四季度以来,流动性释放加速,央行可监测的部分占流动性获取量的比重迅速下降。 历史上央行可以监控的部分估计占80%以上,但近年来持续下降,预计去年只有60%~70%。 ”

事实上,从国外来看,金融危机后,美国、英国、欧元区的银行监管体系纷纷纳入央行,意在加强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提高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比较有效性。

标题:“完整协调机制金融监管格局恐变”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1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