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34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闻记者段倩倩

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于7月1日在香港签署,国家发改委当天也在香港举办了“共建粤港澳湾区合作打造全球城市群”论坛。 “粤港澳大湾区”曾一度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事实上,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城市群时,大湾区已经成为政经界的“网红”之言,在商界和学术界频频被提及。

7月3日,《每日经济信息》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 Wechat公共平台: zmsyqbd )记者特别采访了长期以来关注大湾区议题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郭万达表示,香港回归后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及贸易中心的地位得到提高和巩固。 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内地与香港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内地支持了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 他说,在大湾区的驱动下,香港的产业结构将完整。 香港的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制度,也为内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  

“每经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香港制造业占比不足2% 大湾区为承载革新科技提供广阔空间”

香港近年来的ipo总额居世界第一

根据中国自贸试验区,你认为香港回归20年取得了那些成果?

郭万达:香港回归祖国20年的最大成果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香港经济保持了基本的繁荣和稳定。

第一,香港自身经济高速发展,20年年均增长率为3.2%左右,这在发达经济区块中很高。 香港自身拥有的自由竞争制度使其得到了较好的快速发展,它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这些地位得到了提高和巩固。 香港近两年的ipo总额居世界首位,超过了中微子; 而且,香港连续23年被选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区块,这些都标志着香港持续稳步发展。

“每经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香港制造业占比不足2% 大湾区为承载革新科技提供广阔空间”

第二,香港与内地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 香港取得今天的成果与祖国内部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从进出口来看,内地占香港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超过50%香港资本约有7成流向内地,内地是该资本的主要流出地。 香港的ipo总额为什么那么好呢? 50%以上的ipo公司来自内陆地区。 另一方面,内地约70%的对外投资是通过香港走出去的。 此外,香港的旅游业非常发达,其中约70%来自内地。 香港的贸易、物流、投资、金融业的发达与内地有很大的关系。

“每经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香港制造业占比不足2% 大湾区为承载革新科技提供广阔空间”

在大湾区一起制作“革新之汤”

据中国自贸试验区介绍,毗邻香港的深圳迅速崛起,比毗邻澳门的珠海差一点,被辐射程度似乎不明显。 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如何受益于大湾区的香港和澳门呢?

郭万达:首先香港人口700万左右,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左右。 澳门人口60万,面积也只有30平方公里,澳门的经济实力也没有香港强。 深圳的快速发展过程有香港的因素,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的许多产业转移到了深圳和东莞。 为什么东莞能成为“世界工厂”,就是产业早一点从香港转移到深圳,再转移到东莞。

相比之下,澳门无法转移那么多产业,澳门以博彩业为主导,可转移的产业少,辐射作用有限。 珠海由于地理位置、地域条件,受辐射的牵引程度比较小。

纵观整个广东省,珠江东岸发展较快。 大湾区“9+2”为一体,实现一个大都市圈快速发展,首要的是实现基础设施的联系。 首先是连接珠江东岸和西岸,例如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可以辐射中山。 港珠澳大桥开通后,香港可以辐射珠海、澳门、江门,此外,未来虎门大桥、城市轨道、高铁、地铁的连通,将提高地区间的通勤效率,通勤便利后将提高辐射牵引作用,缩小城市间受地理制约的因素,差距也将缩小。

“每经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香港制造业占比不足2% 大湾区为承载革新科技提供广阔空间”

二是从生产要素的流动中受益。 生产要素包括资本要素、人才要素和技术要素。 要打破行政干扰和通关障碍,必须促进要素在大湾区的转移。 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内部快速发展存在差异。 我们往水低的地方流,往生产要素更便宜的地方流,说它会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人高的地方走,人才就会往机会多、钱多、生活质量更好的地方走。 “高处”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实现,从而引起人才。 这样可以从生产要素的流动中获益。

“每经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香港制造业占比不足2% 大湾区为承载革新科技提供广阔空间”

三是从科技创新中受益。 整个海湾地区最期待的是创新。 城市之间有各自的特点,但融为一体。 这是创新的汤。 大湾区将吸引世界科技资源到这里,成为创新高地,科技产业集聚地,科技人才集聚地。

改善香港的“中间产业缺乏症”

中国自贸试验区表示,服务业在香港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非常高,去年,服务业对香港生产总值的贡献上升到92.7%,同期制造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下降到1.3%。 这个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吧? 通过大湾区的驱动,香港的产业结构会得到改善吗?

郭万达:香港服务业所占比例非常高,达到90%以上后,虽然附加值不如金融业高,但缺乏比旅游和商贸还高的产业这一“中间产业”。 香港有很多大学,但是制造业不够。 我们不是以前就有制造业传下来的,而是以革新科技产业为目标。 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产业组合不好反而会影响创新和科研,毕业的年轻人要么从事金融业,要么从事旅游业,选择的余地非常小。

“每经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香港制造业占比不足2% 大湾区为承载革新科技提供广阔空间”

创新技术有载体,需要改变研发成果,包括移动互联、无人机、人工智能等。 设计开发后制作那个,需要职业生涯。 但是,香港现在不能做以前流传下来的制造业。 它本身的面积很小,没有变革空之间,但现在大湾区可以成为她的变革的空之间。

在大湾区的驱动下,内地与香港融合快速发展可以处理香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香港的特点是能聚集世界资源,它是自由港,其法律体系属于一般法系。 香港可以将其创意和文化与深圳、东莞、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相结合,珠江三角洲拥有强大的制造业。 这有利于融合迅速发展,香港与内地联合后其产业的调整。  

打破内地和港澳的通关障碍

中国自贸试验区表示,7月1日,发改委在香港表示,大湾区建设应重点做好6个方面的事业,其中一个是着力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但9个城市市场化、快速发展程度不一致。 你认为应该如何实现城市间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郭万达:市场一体化快速发展最重要的是要素流动一体化。 资本市场是股票、债券等的交易,人才市场是人才的流动,货物市场是实现报关便利化。 港澳本身是自由市场经济区块,政府干预少,市场化程度高。 虽然大陆市场化程度不如港澳高,但内地9个城市要借鉴港澳自由港自由贸易制度,就需要着力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 这也是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在进行的事件。 实验是投资便利化、通关便利化、金融创新,利用人民币国际化进行金融创新。

“每经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香港制造业占比不足2% 大湾区为承载革新科技提供广阔空间”

市场一体化程度是指深圳、东莞、广州之间的联系程度。 一体化水平内陆各城市要高一些,必须通过港澳通关。 发改委正在谈论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有必要优化通关制度安排。 与此有关的必须打破内地9个城市之间的行政化壁垒也必须打破内地城市与香港、澳门之间的通关障碍。 但这并不是完全由地方能决定的,这也是国家发改委必须协调的原因。

标题:“每经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香港制造业占比不足2% 大湾区为承载革新科技提供广阔空间”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5862.html